我曾在社交平台写过几十万字的文章,收到的反馈也成百上千,其中大都是与大学生相关的。总结研究发现,很多同学压抑和迷茫主要是压力大和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造成的,所以要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我想应该先从破除压力、规划人生开始。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压力,只是有些人可能很容易就化解,有些人则会因为无处宣泄越积越多,极端极端情况下就不免会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那么如何才能释放压力、甚至破除压力呢?
其实外界的压力并不是最为紧要的,内心的压力往往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些很容易就化解压力的同学,往往交际很广泛,因此他们的内心是打开的;而整天“宅在宿舍”不愿意沟通交流的同学,往往紧锁心门,面临压力自然郁闷难消。
前不久有人在知乎问我:在大学能交到知心朋友吗?
我的回答虽然只有一百多赞和收藏,但是透过大家的评论,我能感受得到,目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愈来愈凸显,尤其是受去年的疫情冲击,让本就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部分学生更加压抑和迷茫。
显然,破除压力应该先从其产生的根源入手——交朋友
在大学,大多数人的交际范围都会局限在方寸寝室,甚至很多人大学毕业了在班里还有不认识的,也正因如此,才会有越来越多同学的压力难已真正释放。所以想要破除压力,应该让大学生走出寝室,多去交朋友。
室友往往是随机分的。和室友能否保持良好的关系,不仅取决于是否投缘,往往与自身也有很大的关系。试问,你想跟怎样的人交朋友呢?那么你室友也是。
谁都想和积极、乐观且上进的人交朋友,那么我们为何不能让自己变成这样一个人呢?去参加活动吧,找一件学习之外的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喜欢踢足球,就去参加足球队;喜欢跳舞,就去参加舞蹈社;想要锻炼自己,可以去参加学生会、竞选班干等等,真正的大学生活一定是丰富多彩的,而不应该仅仅限于室友。
放心,当你周末因为要去做志愿者活动而不得不拒绝室友们一起看电影的邀请时,室友并不会怪你。这样的拒绝不仅不会影响你们的感情,或许还能带动大家和你一起去做一些让大家都开心的事。
如果你已经走在了这样的一条路上,那么我相信,既回答了如何走出寝室,又回答了如何交朋友的问题,那么如何破除压力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毕竟,没有比交朋友和做自己喜欢的事更能释放自己的了,长此以往,如果你变得更加阳光了就会发现周围的室友、同学,他们也已经不一样。
可是,如果实在性格实在内向,害怕与人沟通,更不敢主动和别人交流,又该如何才能减轻压力呢?
答案很干脆,那就靠读书和学习提升自己。其实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孤独,而内向者又因为害羞腼腆很难主动出击,那就只能靠提升自己去吸引别人,这样也能交到朋友,获得打开心扉的机会。
通过长期地积累,知识和经验会渐渐外化,当我们变得优秀,吸引力法则自然会把朋友带到我们身边。
只是这种方式成效周期长,很多人刚开始遇到困难可能就放弃了,所以并没有通过兴趣爱好和参加课外活动交朋友的速度快。
其实不管上述哪种方式,也只是通过交朋友的方式去破除大学生的压力,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也在被“迷茫”二字所困扰。
刘同先生曾在作品《谁的青春不迷茫》中写道:“你觉得孤独就对了,那是让你认识自己的机会。你觉得不被理解就对了,那是让你认清朋友的机会。你觉得黑暗就对了,那样你才分辨得出什么是你的光芒。你觉得无助就对了,那样你才能明白谁是你的贵人。你觉得迷茫就对了,谁的青春不迷茫。”
对于未来,你肯定也曾想过揭开它的面纱,可你我都清楚那样做是徒劳的。面对未来,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一件事——规划人生
如果一个人有了规划,那么就有了前进的目标和动力。这种动力不是小时候父母或老师催着我们学习的被动,而是自发、积极且富有生命力的主动。对于人生的目标,往往分为短期的和长期的。短期目标地实现能带给我们“步步为营”的激励,长期目标地实现则能让我们感到人生的自豪与成就。
短期的目标,我们可以将他具体化。比如我想专升本、我想在毕业之前攒够两万块钱、我想通过英语四级考试。这些短期的、具体的计划都会让我们在大学“有事干”、“忙起来”,其实在一步步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自然就会发现自己好像不那么迷茫了,至少已经看到自己在慢慢接近那个理想和规划了。
长期的目标,我们可以将他形象化。比如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你要成为怎样的人?你向往怎样的生活?你觉得怎样度过这一生才能算得上有价值?我们大可以从这些问题中寻找人生的答案,因为实现这些“定义”所需要的客观条件,就是我们的长期目标。长期目标的实现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和毅力,希望我们都能将一件事坚持做下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管一个人目标再远大,没有“实干主义”是不行的。我们大学生需要找到一件自己真正热爱的事,动手去做、并长期坚持下去。
不论是通过发展兴趣爱好或提升自己去交朋友来破除压力,还是给自己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来规划人生。总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自身打算如何度过大学生活是息息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