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总是萦绕心头,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开启……
睡前小朋友拖了一本厚重的自然科普书到床上,翻到昆虫那一页,给他讲蚕和萤火虫,我说:“妈妈小的时候,家里也养了蚕宝宝呢,还有萤火虫的夏夜也很美哟。”小朋友在床上翻滚着,一脸疑惑地问:“那我们中国现在没有萤火虫了吗?”我笑着回答:“当然有啊!”儿时在乡下生活的片段一下清晰如昨,沉溺在这美好的记忆里,兀自地湿了眼眶……
关于蚕。
小时候家里是养蚕的,不过养的数量不多,养蚕人主要是爷爷和奶奶。我和姐姐都很害怕那样肉乎乎的东西,有一次小姑姑抓了一只到我手臂上,吓得我哇哇大哭,所以我很少去蚕房,只是偶尔路过时在门口听一听小蚕们吃桑叶,发出沙沙沙的声音,窸窸窣窣觉得很好听。
爷爷每次背着箩筐去地里摘桑叶时,我们也会跟着去,但一般只是在旁边扯扯野花野草,或者拿小棍儿戳戳泥土。虽然我们出生在乡下,但后来一直跟着在镇上上班的爸爸妈妈生活,只是放假才会回到乡下,再者还有来自爷爷奶奶的宠溺,所以我们比乡下的孩子要娇气许多。
每到暑假快要结束时,长大的蚕结成了白色的茧,我和姐姐会帮着摘下蚕茧,也算是付出一点劳动。然后爷爷把蚕茧拿到乡里卖掉,换来的钱拿一部分给我和姐姐,让我们去买喜欢的东西。当然最后都进了父亲的口袋里。在重男轻女的乡下,在那样物质匮乏的年代,我和姐姐享受到的却总是爷爷奶奶无限的疼爱。
关于萤火虫。
每年萤火虫出没的夏天,在镇上上学的我和姐姐都会回乡下消暑。傍晚时分,我们拿着爷爷浇花的水壶去水塘里灌满水,然后把院子洒湿,待暑气渐渐退去之后,我们再把凉床搬到外面,晚饭端到凉床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大人们聊点家长里短,邻里八卦,我和姐姐听得津津有味。我最爱吃的是瓠子手擀面。菜园子里摘下奶奶种的新鲜瓠子,切成丝翻炒一下,加水下妈妈擀的面条,一家人用辛勤劳动换来的饭菜,虽简朴,但天然,是成年之后吃过的任何大餐都比拟不了的美味,也因为这一家人的团聚时光而显得弥足珍贵。
夜幕降临之后,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纳凉,有时候我和姐姐会躺在凉床上,看天上闪闪烁烁的星星,周围萤火虫飞舞着,明明暗暗,池塘那边传来蛙鸣,不知谁家的狗时而吠几声,奶奶摇着大蒲扇给我们驱蚊子,在大人们的闲话声里,我们就这样进入了梦乡……
儿时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乡下的房子如今也破败不堪,但那些美好的记忆会永存心底。在这个高楼林立的城市,在某个睡不着的酷夏清晨,我会怀念那时的生活,我也会把这样的生活讲给我的孩子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