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方向
五月十七日晚上七点,按照工作坊要求,倾听了于老师的《躬耕“读写相融”的学本语文教学》专题讲座。于老师从身边人,身边事讲起,让人觉得语文就在身边,触手可及。她的讲座内容一直萦绕在我的耳旁,也让自己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新的思考,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于老师在讲座中提到,新型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会激励学生思考,与学生一起和谐成长。听后如醍醐灌顶,想想自己已经从教二十年,偶尔还以“老教师”自居,其实已经到了快被淘汰的边缘还意识不到,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人贵有自知之明”,为什么停滞不前,总会找各种理由去宽慰自己,“亡羊补牢”肯定会有成效。
二“精业研学”,“读写相融”
于老师工作坊的成员,个个在我心中是神一样的存在,有的是省教学能手,有的是省骨干教师,这些称号,是很多老师奋斗一辈子也遥不可及的成就。听了于老师的介绍,他们也是和自己一样当初也是普通教师,只是比别人更多付出,每个人都写了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甚至著书立说。研究教材,研究文本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今年二月初,有幸加入了刘宏老师的工作坊,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兴奋之余,工作坊安排了每个人的任务,看着大家都积极在群里分享自己的笔记,心得体会,闲暇之余的散文。自己却犹如一名“学困生”,不知所措,跟刘老师私聊了几次,甚至有了退出的念头,刘老师总是给我说“慢慢来,不着急”,只要是自己的原创,就是最好的。还给我推荐了几本书,只要行动,定有收获。重新拿起书本,阅读,写作。在刘老师以及群成员的共同帮扶下,自己尽早“脱贫”,即使做不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也要全力以赴。
三“躬耕文本”
躬耕一词的解释有两种:一是古时天子下田的礼节,目的是劝农;二是亲自耕种田地。显而易见,于老师就是第一种,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我们这些语文人指明了方向。其实于老师更是一个躬耕者,她享受着劳作的过程,才有了丰收的喜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教,还要学,自己不学习,何谈让学生学习,岂不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行动。随未必成功,但努力的过程更是一次难得的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