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加尔各答有看得见的临终关怀中心,在其它国家,也有很多年轻人在为他们看不见的临终者们在家(工作),这些依然都是真实的。
讲到浪子回头的故事,纽约的一个男孩告诉我“在我家不是儿子离开我们,而是父亲离开我们”。---我想起一句“无条件的爱,孩子爱父母,远比父母爱孩子要纯要多”。
的确也有一些这样的家长,虽然他们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但实际上在孩子们的眼里,他们差不多完全缺席。
在中国,我们有一个名称叫“留守儿童”。去年我参加幸福家种子师资活动,当时说是主要为留守儿童服务,我还觉得说是局限的!结果培训中,老师说据调查,即使城市里家庭中父母用心陪伴孩子的时间大约每天也就6分钟,我当时很震惊!仔细想想,特蕾莎修女说的这段解释了一种父母,而且还是不占少数的父母,孩子为什么那么孤单?!
今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她说家长老人都总是让她吃吃吃很莫名奇妙,我说,可能因为他们那时候是物资稀缺的年代,饿过肚子,所以吃就是表达爱的方式。而现在我们基本衣食无忧了,所以精神上的满足感就更重要了。
新的时代背景下,爱需要被赋予多余“吃饱穿暖”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