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因为一旦涉及到此就会被有色眼睛怪异地审视,
好像全身上下都散发着不入流的气息。
在传统观念组成的社会里,
人们虽说接受着新的思想但也时常束缚在旧的文化“枷锁”下,
并且不想过快地“挣脱”出来。
尤其是大多数人敏感的神经,提及同性恋尽是避而远之或鄙夷的姿态。
把他们当成异类,无端指责,就如同犯错需要惩罚一样,
用的词都是些“恶心、娘炮、罪恶、变态”,全然不顾他们的感受和所承受的压力。
对于同性恋,他们有着著名的反同言论,
“上帝给了你一根棍子,你却用它去搅屎。”
理由也为之充分,这种背离男女感情的情愫是low到谷底的存在,传宗接代才是唯一根本。
荒唐,人什么时候沦为了生育工具,超越性别的爱什么时候违背过道德,可谓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如果道德是某些人的片面定义,那确实不适合那部分人的价值观,
如果道德用来捆绑不违法乱纪、危害社会或他人的人群,那我们为何还要无动于衷,钟情于世俗的热闹。
但是这并不是肯定所有“出轨”而否定所欲的不认同。
知乎上有位“过来人”网友对待这个问题有着中肯的评价:
“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出柜,每个家庭都不一样,同样是父母,各自表现真的千差万别,不可强求,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但是背后的功课一定要做足,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信心;当真的决定出柜,可尽力让父母理解、宽容自己,如若不能,就不要强求父母理解接受,不要觉得人生就此灰暗绝望,要善于化解压力,想清楚自己没做什么坏事、错事,无须自责,人生匆匆,流泪或微笑都只有一辈子,来世间一趟不是来受苦的。”
家庭方面一直是所有同性恋所焦虑的问题,
不敢面对社会和大众,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与爱人像常人一样无所顾忌,麻烦似乎总比办法多。
那么,我们就透过一部电影来窥探一下家庭与爱发生冲突时,他们遭受的“苦难”。
《爱•面子》是美籍华裔导演伍思薇自编自导的一部讲述同性题材的轻喜剧电影。
这部电影从立项到完成拍摄总共经历了五年的时间。
在豆瓣上有2万多人评价,评分高达8.6分,好于97%同性片,好于96%喜剧片。
导演本身就是一名les,为了这部电影她放弃了微软的高薪职位,但是影片并不是她的自传,
是她献给母亲的一封“情书”,告诉她无论何时开始自己的初恋都不会太晚,同时,也告诫自己做自己最自由。
影片的故事并不复杂。
Wil,一个28岁至今未嫁的华裔外科女医生,也是一名同性恋。
她的母亲年轻时随父亲来到了美国,丈夫早逝,一个人含辛茹苦把女儿培养成才。
另外,还有一个把面子看的无比重要的外祖父。
在一个正常的华人家庭里,女性28岁还没有伴侣那可是一件天大的事,
于是,母亲经常拉着Wil去参加中国圈里名为派对的相亲聚会。
突然有一天,比Wil更有女人味、更漂亮的母亲出现在她的公寓门口,
所有的正常外表也在这一刻被全部撕裂。
48岁的母亲怀孕了且绝口不提父亲是谁,
思想极其传统的外祖父为了保住自己在社会上的面子将母亲赶出了家门,告诉她不找个对象结婚就别回家。
Wil自小接受西方文化,对母亲肚中的孩子,没有过多的惊讶,但却也好奇、忧虑。
陈冲演的就是这样一个怀孕的中年单身母亲。
她的角色在很多中国家庭中都存在,对父母是女儿,对女儿是母亲。
也许当年的婚姻只是父母之命,难以违抗,
顺命了这么久,忽然有一天生活就偏离了轨道。
如果故事就这样发展下去,片子就显得普通,
但是身为编剧的导演又掺杂了一个同性恋女儿,这就让故事的矛盾有了高潮和冲突。
Wil为母亲大为头疼,她的生活被拉成了疲于奔命的三角形,
医院,芭蕾舞演员的女友vivian以及怀孕在家的母亲。
她试图同时兼顾,却有些手忙脚乱,
同时发现自己的家被母亲逐步改造成一间陌生的中国屋子,喜气洋洋地充斥着些许俗气和温暖,
还会时不时地冒出大悲咒之类的养生静心的经文。
Wil和她的女友是在一次华人的舞会上相遇。
那次,Wil被vivian娇艳诱人的目光吸引而不可自拔。
Wil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有着中国人特有温情和腼腆,
而Vivian,艺术的天性造就了她不羁叛逆而又执着的个性,
再加上小时候Wil曾像英雄一样帮她打退了那些欺负她的男生,
性格互补又有渊源的二人很快就变得如胶似膝。
电影走过大半,Vivian到她家做客,Wil的妈妈再聊天中处处话里带刺。
接下来,Wil和邻居的黑人小伙在天台吸烟闲聊,她说,我妈早就知道。
这就是中国式的母亲,
为了面子和爱,经常性的选择缄默,缄默到走自己不得已而为的路。
出了事就瞒,瞒不了就躲,躲不了就逃,真逃不了要撕开脸皮了,也还寻思着控制传播范围,能不张扬就不张扬。
但是Wil不是一个完全中国的女儿,
她的女友为了院长父亲的面子准备远赴巴黎的芭蕾舞舞台,也是因为Wil的不勇敢而伤心离去。
这时的Wil的心力交瘁,
终于在女友即将离开美国时对妈妈坦白:“妈,我爱你。但是我是同志。”
作为女儿气坏父亲的这个妈妈淡然回答:“你怎么可以一下说两件这么大的事情,你是我的女儿,你不会是les。”
Wil始终在意周遭人的眼光,无意间丢失了更为重要的东西。
而在妈妈的婚礼上,暂时放下自己的Wil终于明白自己的妈妈不能错过这辈子真正的爱情。
于是有了那段异常精彩的对话:
“他不爱我。”
“她爱他。”
“你不爱我?”
“我不爱你。”
“她爱的是他。”
“不,不是我。”
“是我!”孩子的父亲在婚礼出现,是一个29岁的年轻帅哥。
在颠覆传统固有观念里,这是一场撕破脸皮的选择自我的机会。
电影的结局是完美的。
Wil在家族聚会上稳步走向vivian,她最终可以做到在众人面前亲吻她。
母亲和帅哥甜蜜的让人嫉妒,而外公也放下了压力,坦然接受了这一切。
妈妈没有随便把自己嫁掉遮丑,女儿也追回了总认为她有些胆怯的爱人,就连外公和青年女婿以及外孙女的女友坐在了一起,
这是泡沫般的暖色,只可能发生在银幕上。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远比电影来的艰难,
就像影片结尾时妈妈对Wil说的那句:“就看你什么时候给我添个外孙了。”
是幽默,也是对现实的一种妥协与挣扎。
最后用导演的一句话来结尾:
“我以前曾告诉自己,要成为这样的人,要成为那样的人,多年来我一直努力成为我期望的那样。现实是,做电影这件事会搞得你精疲力尽,耗尽你每一分力气,剩下来的你根本无心考虑要成为什么了,除了乖乖做自己。然后你忽然醒悟,这事没什么大不了。”
是的,没什么大不了,
人生在世,本来就是为了追求幸福而活。
来源于:影视潜规则 微信公众号,ID:ysru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