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九:明清商业传奇的幸存者

据说现在最流行的过周末方式,是就近异地住酒店,比如深圳的上班族,周五一下班从高铁站杀到广州,住两天酒店,逛一逛上下课,逍遥自在,远离班味。

但若是工作日能溜出去到处逛荡,感觉应该更爽吧。只是这样的机会极为难得,除了稀缺的年假可供利用之外,普通牛马只能辞职才能实现。

初见上下九这个名字就觉得很新鲜,事实上这条街不止是上九和下九,还有第十甫路,囊括了横穿宝华路、文昌路的一大片区域,早在清代,上九甫和下九甫因毗邻外贸商业重地十三行,自身商业也渐渐繁荣。

十三行被毁之后,这里汇集了各行各业的精英,贸易流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上下九都可以看做广州的CBD,许多今天依旧享誉盛名的品牌都是当时在此创立,历经时代巨浪淘洗,上下九之名得以保留至今,连接着的第十甫路,也成了新中国独具广州特色的代表性地标。

此处保留完好的骑楼建筑又被当地人称为五脚砌,闽南语称亭仔脚,盖因建筑物一楼临近街道的部分建成行人走廊,走廊上方为二楼的楼层,犹如二楼“骑”在一楼之上,故此得名“骑楼”。

一般情况下一楼被用于经商,二楼以上住人,既可防雨防晒,又便于展示橱窗,招徕生意,很多影视作品里都能看到骑楼的影子,观众或许不知其名,但多数情况下一看这建筑就心知是在南方了。

骑楼作为重要的西关建筑,代表性的三重门布局由矮脚门、趟栊门和大木门组成。前者可遮挡视线,后者彰显气派,中间的趟栊门则由单数根圆木条横向开合,兼具通风与防盗功能。外墙采用水磨青砖,墙基用花岗岩石条砌筑,门窗镶嵌彩色玻璃。骑楼间狭窄的通风排水巷道,寓意“平步青云”,被称为青云巷。

今天的上下九住户沿袭了骑楼的基本用途,沿着主街两侧的一楼尽是各类买卖商铺,涵盖日常衣食住行的诸多商家,依旧在用他们的坚守和创新,延续着粤商的优良传统。

上下九汇集的人群自然也不止是三教九流那么简单,这里曾经作为通商之地,人群聚集颇为混杂,除了当地本土的居民,最主要的就是远道而来扎根于此的商人和过往的行商,各路工匠手艺人,文人士绅,卖艺表演者,此外朝廷驻兵,还有一个重要团体就是外国商人。

在我国古代,沿海一带历来有通商的先例,清朝早期因为台湾郑氏王朝的因素,曾经关闭沿海贸易无法通商,直到康熙平定四方,在两广总督的提议之下,再次开放海关,迅速吸引了海外诸国使者携带贡品以及商队,他们漂洋过海带来了西方的文明成果,又把神州大地上的丰富物产带回家乡,一来一往间,完成了商业文明的进化,随着船队,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等等,成了大洋彼岸贵族争相攀比的奢侈品,开放沿海通商,为清朝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也使广州占据着商业重镇的特殊地位。

明清时期负责对外贸易的十三行口岸就在隔壁,上下九等周边地区因十三行而身价倍增,许多巨贾豪商的府邸就建在上下九路,同样带动了上下九的繁荣一时无两。

然而历史推进,晚清王朝没落后,十三行在侵略者的一把大火之下灰飞烟灭,诸多商户迁移到了近在咫尺的上下九,虽说风光不再,反倒存活下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阴差阳错的幸运。

新中国成立后,上下九成为了广州市第一条正式批准的商业步行街,近千米的长街上展示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遗迹,也向外界展示了地道的广府文化。

百年老店陶陶居至今屹立在第十甫路上,楼高店阔,金碧辉煌,据说可同时容纳过千人用餐,真真是门庭若市。

根据资料记载,早期主营粤菜、茶点、月饼的陶陶居创办于光绪年间,最早叫葡萄居,葡萄居的老板姓黄,其过世之后曾一度陷入停业,后被茶楼大王谭杰接手,招股集资重新建店。因嫌葡萄居之名粗陋不雅,便从某茶室买来晚清学者康有为的题字“陶陶居”,意为来此品茗,乐也陶陶。

在珍馐如云的广东,一家老店能坚持百年,靠的绝不仅仅是坚持,百多年延续下来,陶陶居如今也开始推陈出新,在传统广式美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意图吸引年轻的顾客。

岭南手信莲香楼也在上下九,这是一间专营糕点美食的茶楼,招牌莲蓉糕点为其赢来了“莲蓉第一家”的美誉。同样经营糕点美食的茶楼还有西如楼,但从店面上比较就弱了些排面,据说广州第一代茶楼王谭新义拥有九家带如字的茶楼,“九如”之中每一家都不弱于莲香楼,分别是惠如、东如、南如、宝如、瑞如、三如、太如、西如、多如,时过境迁,九如大多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西如糕点吃着还可以,我是晚上在外卖平台点了当夜宵吃的,虽然香甜可口,但许是年纪大了,着实有些吃不太动,两块下去就有点腻了,想来广东人用其做茶点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么甜的点心必须得来点淡雅略带苦涩的清茶。

创办近百年的另一家粤式餐饮巨头“广州酒家”,总店位于文昌南路与下九路交汇处,这也是广式老餮聚集的饮食胜地,于2023年闭店宣布改造升级,据说要在原有设施装修升级的基础上,将总店打造成以“文化食旅”为主题的粤菜文化博物馆,近日其重新开业似乎已经在倒计时,但门店尚未开张,招牌上的字体却已经在民间引发了一场口水仗,不知时好时坏。

如陶陶居、广州酒楼这些格调高的餐饮地,往往都价格不菲,像我一样穷游者,更倾向于一些亲民的小吃,和全国各地的商业步行街一样,上下九也有一条美食街,穿梭在烟火气弥漫的小巷里,点一碗广式糖水,血糖飙升,我一直以为广东人的糖水是为了压制凉茶的奇苦,两者相遇,颇得传统文化里中正平和的意思,而外地人只能吃甜,咽不下那苦,所以这甜蜜的品尝就有些失衡。

我喜欢广东的牛杂-汤-炖的萝卜,炖牛杂的滚汤里味料十足,肉香浓郁,原本寡淡无味的萝卜块在牛杂汤里煮透,有牛肉的糜香,又有“肉头”的口感,再掺些浸满汤汁的豆泡,咬一口汁水充足,满嘴生香,并不比吃牛肉带来的满足感弱上分毫。

皮薄如纸的潮汕蒸饺,馅料丰富多样,淋上灵魂的炸蒜头油,咬一口下去,软绵中裹着一些酥脆,再蘸上一点点酸甜的红醋,十分可口。据说很多人从戏院出来都要排队买一碟薄皮蒸饺裹腹。

莲香楼旁边的平安大戏院,建国初成立,主要是粤剧演出,时至今日也演变成了汇聚多类别演出、电影、传统粤剧会馆等大型多功能文化娱乐场所。

沿着上下九闲逛觉得视野开阔,但纵向深入上下九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纵横交陌如同蛛网蚁穴,手机上的地图导航则一直处于反复转圈状态,进去转一会差点走不出来,这是我比较佩服当地人的一个地方,他们应该人均具备极强的方向感吧。

上下九广场的牌坊后面有一座玉器批发城,以此为起点拐进去,在华林寺边上是一整条的玉器古玩街,我对玉器古玩都不太感兴趣,倒是颇为好奇华林寺,这座古寺若从其前身西来庵算起,已经有超过千年的历史,虽然几经沉浮,终究是底蕴厚重,据说此地是达摩东渡登岸之处,在此结草为庵,后世人称“西来初地”。

可惜我没进去,不知是我找的方向不对还是怎的,玉器街一侧能看到许多地方在施工,按照门前指示牌寻过去另一处门也是关闭的,反倒是另一个牌坊旁边的锦纶会馆开放着,进去逛了逛,最里头有香云纱的产品,热情的主理人问我要不要买两件,吓得我赶紧溜了。

欲再调转方向去寻华林寺入口,奈何那天忽的下起了雨,便只得匆匆离去,回到民宿久久不能释怀。

我住的地方是提前预订的民宿,就在上下九的边上,光雅里胡同里头,房价不高,许是工作日又非节假日的缘故,但房间很干净,空间也比较宽绰,性价比相当高,出门转个弯,从胡同里出来就是上下九。

逛了一圈,上下九很多服装店里的衣服都很实惠,但也不一定非要在这里买,因为紧挨着的另一条街就是他们进货的地方--一德路,下一篇再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