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多动症,很多人脑海中第一印象就是时刻停不下来、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的“熊孩子”。
但有一种孩子,他们并没有明显的多动和冲动行为,上课从不捣乱,从不违反纪律,但是他们学习很吃力,学习态度看起来很不好,成绩也比较差。上课的时候虽然一动不动的坐着,但是眼神是放空的,老师如果在这个时候把他叫起来回答问题,多半是一问三不知;家长和老师总是反映“他好像从来没有听我说话”、“他做事情的时候总是走神”……
上面这种情况,孩子也极有可能是得了多动症。
这看起来似乎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安安静静的小孩也会被诊断为多动症?事实上,“多动症”这个词用来描述这样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是不准确的。正确的叫法应该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 )”。这个名称很好地体现了ADHD的几种类型:
1、注意力缺损为主型
这种孩子很少违反纪律,但是注意力很差,没有办法完成枯燥的学习任务(比如听课和做作业),他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走神或做白日梦,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类孩子在看电视或者玩玩具的时候一般是可以集中注意力的。
2、多动冲动为主型
这一类孩子看起来精力十分的旺盛,经常不分场合乱动,常常没有耐心;小动作很多,经常打扰别的同学、不经允许就插话或者不遵守规则。情绪比较不稳定,容易发脾气。这种孩子很容易被误认为缺乏管教或者品德有问题。
3、混合型
顾名思义,就是上面两者的表现都会有。
ADHD的发病率比较高,研究发现学龄期儿童的患病率为3%~7%。换句话说就是平均一个有40人的班级就会有1到3个患有ADHD的孩子。但是很可惜人们对这个病的认知并没有达相应的普及程度,很多孩子和家庭备受煎熬。
人们常常把孩子的问题一股脑的推到父母身上,认为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责任,这对于本身就心力交瘁甚至濒临崩溃的父母们来说其实并不公平。只有抱着科学的态度去了解和治疗,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