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场景模拟婚恋市场非常合适:女性在淘汰婚恋中的男性的时候也在淘汰自己
婚恋市场就像酒吧,男的需要买票否则不能进场,进场后有消费限制,不够的不能去卡座、不是会员不能进包间、只能在舞池周围;女性不需要买票,而且欢迎入场,近来就至少送一杯饮料。
然后呢
是不是对男性而言婚恋市场很残酷,对女性而言很具有优势?
其实不然
因为酒吧里(婚恋市场)只剩下两种人:有门票的男性和几乎所有女性,并不是全体男性对垒全体女性。还真不一定是谁更有优势。
因为门票越贵(女性对男性的要求越高,维度越单一),能买得起门票的男性就越稀缺,他们的选择余地就越大,女性面临的竞争就越激烈,进场的男性就越不需要迁就,而女性就越得迁就。为什么呢?
因为男性只有胜者才能进场,其他都被淘汰出去了(至少不在某个城市层级里,而且每一层次都如此),女性越挑剔,男性在婚恋市场上的择偶处境就越是马太效应,赢家通吃。我们再回到酒吧场景,酒吧里的男人只有在卡座上、包厢里、舞池周围几类而已。
包厢里的男人只喝自己存的名酒,在一堆妹子中随意挑选,不喜欢可以要求换一批,恣意妄为,包厢里发生什么事都可能;
卡座上的男人可以点一堆套餐,服务生伺候着,美女主动围上来,左拥右抱,他不需要取悦谁;
其他坐在舞池周围、调酒台周围甚至四处晃荡没有座的男人,至少他们可以寻觅机会。
我们反过来看女性,她们的偏好和要求实际上决定了酒吧门票的高低,但是自此之后进入酒吧主动权就到了男性手中,所以女性有三个选择,包厢不确定自己进不进得去,卡座要看自己择机而动的手段和迎合的魅力,舞池里和周围散客中大家至少实力匹敌就看具体是不是棋逢对手、还是没看对眼了。
酒吧里的男的要么可以一对多,要么一对一,要么暂时找不到合适的但也可以等等机会,慢慢就都被搞定了,但是买得起门票的就这么多,女性如果在酒吧中好的搞不定,差的没看上都没关系,最致命的是她们绝不接受在酒吧外面的男人,门票100块,手里有90块的男人和1块钱都没有的男人一起被淘汰了,供需失衡会随着门票价格走高而越来越严重。
婚恋市场也像一个双轨制的大学,男性严进宽出,考试分数线非常高,但是一旦考过了毕业拿证几乎十拿九稳。女性宽进严出,不需要高考,但是论文发表的影响因子不够、学分积累不够根本毕不了业(参照博士)。所以说进入大学的人里面谁好混?谁更容易毕不了业被留在学校里剩下来?
-----------------------------------残酷博弈的分割线-------------------------------------
而无论是酒吧门票、还是大学分数线,其实都是女性整体划定的,这就是博弈的结果,没有最优的地位,只有最优的策略。女性以为自己面对的是所有的男性(青铜和王者),实际上能跟她们对手戏的男性都是王者,这些披荆斩棘来到决赛的人才不会不挑剔、轻易地凑合一下,他们摘走最好的,其他的剩下。即使他们相对会选择差一点的女性向下兼容,这样的男性绝对数量也不够。别说男性向下兼容,就是男女随机配对,因为男的少,女的多,也必然会导致很多女性剩下来。
这种博弈的另一个残酷之处是跨过女性挑剔门槛的男性会更容易放大自己的优势,更容易缺少其他约束,因为社会给了他这样的规则,而且只有这样一个规则,很多男性并不认同这种单一规则,但他没得选。在经历了残酷的淘汰赛之后,男性的自我补偿心理和高考后的懈怠心理也会更加放大。既然当初规则中相对忽视了感情因素,将其降至最低,主要考察物质条件和先天条件,那么接下来从这个规则中胜出的人不可能更加尊重其他的规则。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女性面对符合她择偶条件的男性的时候,发现对方很多地方都令自己无法接受的原因,这也是侧面上加重了剩女现象的原因。
就像我们的应试教育,让孩子学了多年如何考试,考上大学之后突然要求他们按照素质教育的标准来展现自我,这是不现实的。
如果大城市的房价标准,那么有房就是有门票,则越是房价高的地方男性越难以立足,他们选择降低去相对小的城市,女性则更容易留在同级别男性无法留下的城市里。女性对男性的要求包括收入、颜值、身高、性格、家庭背景和父母、社会资源的方面,当这些要求的标准水涨船高,并且成为社会中群体性的标志特征的时候,女性和男性的博弈将是以各自的代价为前提的自然结果。
女性如今的群体性选择就是宁可单着付出代价和剩下的风险也不会妥协,这无可厚非,这就是两性博弈、社会环境、婚恋市场之下的一种策略,这造成了男性、女性在婚恋市场上的境遇也是正常的结果。男性就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女性就得看运气和实力。
所以我给婚恋中的男女只有两种建议:对男性,就是努力一条路,只有这个最优选择;对女性,要么务实客观的评价自己,要么跟男性一样努力一条路。
什么样的女性会剩下,大概率的说,就是那种既太高了就把票价又不肯降低姿态尊重对手的,按照对待没有门票的男人的态度来对待已经进入酒吧的男人,最终……
天下从来没有便宜的免费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