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之别

打字超累的


1·作用:

诗是供人们吟咏的,词是供人们歌唱的。换言之,诗和音乐没有关系(适用于唐宋以后),而词是依附于音乐曲调的。

2.形式:

唐代以后直到今天,诗的形式没有改变,不外乎五言七言古体和律体二种。词则每一个曲调都有它自己的句式,各有不同,只能以长短句这个名词来概括。

3.声韵

在用字的声韵方面,诗和词也大有不同。诗的调和声音要求分清平仄;词的声音则要求更加严格,不但要分清平仄还要分清四声。另外在押韵方面,词的韵法也更加繁复。比如一首七绝二十八字只用一个韵,但一首小令词《荷叶杯》虽只有二十三个字,却有三个韵。而且韵法的变化各个各个词调都不同。

附:补充第一点——诗与乐

1·秦汉时期,诗是专门指《诗经》,而此时的许多诗都是可以配合音乐用来歌唱的。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讲,叫做诗,从音乐性的角度讲,叫做歌。可以说,在《诗经》时代,诗和音乐是密切相关的。

2.西汉时期,诗虽然还是指《诗经》,但曲谱早已失传。所以在汉代人的观念中,诗和音乐的关系逐渐消失了。汉武帝时期,设置了一个名为乐府的中央音乐机构,制定了不少曲谱和歌辞颁布到民间传唱。于是从西汉后期起,诗这个字的含义有了变化,它只是指四言五言或者七言的文学形式,只能吟哦不能配乐歌唱。同时因为有了“乐府歌辞”这个名称,辞这个字便被理解为可以配乐歌唱的文学形式。

3·魏晋以后,诗和歌辞仍旧是指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诗和音乐无关;歌辞则依附于乐曲,可以歌唱,形式也由乐曲的节奏决定。

4·到了唐代,汉魏以来的乐府歌辞的乐谱也失传了,只剩下了曲调名,如“饮马长城窟”“东门行”之类。文人所作,都是摹仿古人,并无曲谱可以依照,这类作品被称为乐府诗,已不能入乐。除了采用乐府旧题,也有自制新的乐府题,如蜀道难·兵车行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唐代有许多从西域传入的歌曲,如凉州·伊州·绿要等等,从玄宗皇帝设置的音乐机构“教坊”中制定乐谱,颁布流行之后,在民间传唱,常常请诗人们配撰歌辞。于是,唐诗中有大量以凉州词·伊州歌为题的诗,最初几乎都是七绝,这类诗从形式看是律诗,但从作用看,其实是新的乐府歌辞。可见此时的诗与乐又并非全无关系了。

5.中唐以后,诗人为乐曲配歌词,不再是单调的绝句,而是稍稍照应到乐曲的节奏,改用三五七言混合的诗体,称为歌诗,意为可以歌唱的诗。但这类歌诗事实上还是与五七言诗的形式相去未远。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还有另外一些诗人,完全依照曲调的戒躁来造句配词,例如白居易刘禹锡的《望江南》,温庭筠的《菩萨蛮》等,这类作品在当时被称为长短句。

6.五代时期,长短句发展到此时,便有了“曲子词”这个名称(花间集序文)。

7.宋,在北宋,“曲子词”这种文学形式已经和诗完全脱离关系而独立了,但名称上还是被称为曲子词·长短句·乐府歌词。直到南宋时期,它们才被定名为“词”。这个词字,从此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的名称,与诗分开了。

(整理自施蛰存先生的文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诗词格律 第一节 诗律 一、先秦至隋唐诗体概说 (一)先秦诗歌 1、《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是先秦...
    温柔的坚持_阅读 8,963评论 1 3
  • 因为我一直处于销售市场部,所以我们会扎堆儿聊些很现实的话题。 假如时光倒流回十年前。 有人会说一定买很多房子,哪怕...
    林四月阅读 1,534评论 0 1
  • 很多大咖说到需求的时候,都爱引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个理论,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了,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如果不清楚,...
    冯逸岚阅读 3,638评论 0 1
  • 前言 本文是题主准备面试时记录下的笔记整理而来,稍显粗陋,还请各位撸友勿喷哈! Topic 目录数组字符串链表二叉...
    rh_Jameson阅读 5,474评论 1 10
  • 为什么要用factory_girl 在写测试的时候,经常需要构造数据。而对于我们所要构造的数据: 除特殊原因,我们...
    我要走多远阅读 5,014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