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言菊语】撑一支长篙向阅读更深处漫溯

      时光飞逝,2019年即将过去,心里不免再次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送走亥猪,迎来子鼠。这一年,除了年龄徒增一岁,好似浑浑噩噩度过360多天,细数指缝间流逝的分分秒秒,原来,我正撑一支长篙向阅读的更深处漫溯: 

    由于多种原因,把2019届那群可爱懂事倾注我特别多心血的孩子们送毕业后,新的学年我不再担任班主任工作,只做一名任课教师。没有了繁杂的事物,在有得有失中,重新出发,去寻找更新鲜的不变质的只属于我的“奶酪”。

扎根教室,立足课堂擦亮每一个日子

今年统一更换了教材,用了十几年的S版语文教材换成了部编版,虽然之前用的是老教材,但每次课前还是要精心备课的,只是,课文熟悉,备课相对花费时间会少一些,更换教材后,每篇课文都是陌生的,特别是教法、学法在备课时是要用心考虑的。课堂是教师的立根之本,是教师的主阵地。为此,除了上课,备课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从备课查阅资料、书写教学简案到课堂和学生互动沟通,再到课后反思梳理,我越来越觉得做一名语文老师的美好。和学生们一起成长,我不单单是知识的“搬运工”,更是知识的发现者和传播者。

      对于学生,由刚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的接纳,和孩子们的感情越来越融洽,让我特别欣慰的是几个学困生,看到我主动打招呼问好,甚至还想开一两句玩笑,这样的师生关系状态,大概是课堂上鼓励语、评价语的狂轰滥炸吧?也或者是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儿童的结果吧?可能还是和孩子们一起共读了几本书,找到了共同的语言密码吧?犹记得椿同学在万圣节时和我分享的两颗糖,那是一份尊重,那是一份信任,那是一份肯定。

新教育朝向精准

      静而思之,继续开展晨诵午读暮省活动,根据学校规定,每周二带领54名小雏菊们用诗歌开启一天的学习生活,与以往不同的是,每天都会布置三两首晨诵古诗,并要求孩子们根据诗的意境作画。这大大提高了孩子的诵诗热情。特别是“节气课程之秋分”的活动,使孩子们格外兴奋。如果说晨诵是对孩子们语言训练的话,那么午读则是和经典完美对话。

      午读时分,先是从学校图书馆借了“游记”系列的书:《汤姆索亚历险记》《洋葱头历险记》《木偶奇遇记》孩子们徜徉在游记里不能自拔。其次,借助一道共读平台,师生一起穿梭在蒋军晶的《诗词大发现》里,走近《列那狐的故事》《中国民间故事》中,这学期共读了8本书,虽然数量不多,但效果明显,值得一提的是,这学期得到了新教育基金会的赠书,给孩子们的阅读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一篇篇好书推荐、读后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我用一支阅读的长篙引领小雏菊们向更深处漫溯。

静心阅读,向专业更深处漫溯

      这一年,如果说用一个字概括我的成长的话,就用这个 “静”字吧,静心教书、静心读书,俗话说:心专才能绣的花,心静才能织的麻。

      我相信: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的道理。偶然机会发现一个平台能写文字,能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既不用担心得电脑综合征,又可以随时随地涂鸦。真好!于是在简书上,我像一位身躯扑向大地的农人,开始了我的垦荒,我的劳作。

    2018年12月至今,我奋笔疾书,胡乱涂鸦,共写下了二百多篇文章,有近三十多万字,读书是吸收,我读专业书:于永正文集系列;读韩素静老师的书;高丽霞老师的书;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林语堂的书;余华的书……让我更多思考自己的课堂,把眼光聚焦儿童的内心。每天锻炼身体时听“樊登读书”《不管教的勇气》《幸福的方法》《达芬奇传》《孔子传》等十多本,给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面的窗,使我的内心更加澄澈清明。“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眼前的苟且,已让我感到恬静美好,诗和远方更是闲庭信步,六月份一个人带着女儿来了一次最远的旅行,海南的风土人情让人留恋,有一点点小小遗憾的是没有尝到二千多年前被苏东坡称为美味佳肴的生蚝,但对苏东坡旷达有了更深的理解。

    写作是表达,这一年,写了教学随笔、写了读书感悟、写了育儿困惑、写了生活的美好,我用文字静以修身;这一年,结识了一群抱团取暖,好学上进的人,我的圈子变得安静而纯净;这一年,我更多关注自己的内心,不断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这一年,让我的步子慢了许多,真正感知“不忘初心”的真正含义;这一年,我走得慢,很幸运的是,从没停止!这一年,我收到了新教育基金会捐赠的一部分图书,这是我和我的学生下一年的阅读书单!莫不静好。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间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迈入新的世纪,我愿做一个“仁者”仁者静,仁者乐,仁者寿。我也会继续“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秉承初心,不断成长!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