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生命体就像一大本空白册子,由浆纸颗粒模拟的原子组成一页页纸。每个人都是从中撕扯下来的一点,作为个体的一生。当自己的这个本子,被写得充实没有遗漏,就被死亡回收走了,绞碎重组出新的生命。而每一个生命的容貌特征、生命长度,不过是市场需求的一个随机安排,是必然的偶然,形成了各形各色的职业,有的人分到的是素描纸多些,有的人分到五线谱多些,有些人分到教案纸。于是有了画家,音乐家,老师,作家···而有些伟人的一生著作,便是他的人生再现写照。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培根的《培根随记》,泰戈尔的《飞鸟集》。这些都警示我们要避免繁琐,让自己在本子所留下的足迹更充实,在毁于灰烬前,多供人阅览。
命运就像一阵风,把人、动物、植物的书页聚集在一起。等书页走向终止,世界会销毁属于这个生物的所有在书页上的标记,恢复空白的初始化。
但不能理解,记忆又被统一收集到哪去了,每个原子是否都有感情的记忆。还是记忆从未离开,我们身上的每个原子都不属于我们,只是被什么覆盖去了回忆,让我们记不得自己的初始,也就是世界的初始。我们都一无所知,但掌握了所有本能,知识是否存在精神的深处,可以被回忆挖掘出来。所以王阳明的革自己内心的思想对了,只是方式错了。每个人能力强弱就是感知的深浅。我们只差挖掘出所有真相的感知能力。
宇宙是否是众多时空体的一个平行体,就像在一张平铺的没有边际的白纸上一部分,如果一个宇宙爆炸了,会不会牵连其他宇宙外的时空体,或是宇宙只是一个对我们来说很大的椭圆体,只是外界的一个模型的存在,我们被困在了这个时空体的缝隙里。等这个缝隙合在一起,一切将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