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季学期的开学,很多家长,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终于等到神兽归笼,父母可以轻松正常的工作了,孩子们也可以欢天喜地打闹玩耍、放飞自我了。
新冠肺炎肆虐,生活被迫按下暂停键,往日的节奏和习惯被打乱了,新的习惯和节奏需要建立,我们都经历了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亲子关系、夫妻关系面临着不小的挑战,“爸爸妈妈从当初的珍惜、后来的指责,现在已经是嫌弃了”、“我在父母眼中已经一无是处了”、“我和父母已经无话可说了”。
疫情期间,我刚好与我的学生们相遇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线上课堂,如何化解学生与家长的冲突,把被迫的长时间近距离的相处转化为消除误解、有效沟通、彼此滋养、共同成长、难得享受的过程,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给父母写一封信”。要求学生:一定要面对面、或者通过视频读给父母听;与父母深入交流你的感受、你的想法、你对父母的期待、对父母的感激与敬佩,了解父母的感受、想法、对自己的期待;详细记录这个过程;总结自己的觉察和决定。
在课程总结反馈时,学生一致认为这次作业让他们收获良多,很多同学说这是第一次给父母写,所有同学都说这是第一次以这种方式写信。“终于说出了对父母的不满,一下子畅快了,轻松了”,第一次说出自己对父母的感激,父母很感动,再苦再累也值得”,第一次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诉说自己的委屈,表达自己的渴望:“请爸爸妈妈不要再吵架了,小时候我很害怕,现在听到别人吵架,我都会莫名其妙流泪”,“请爸爸妈妈不要再说小妹笨了,你们以前也一直说我笨,我现在很自卑”。有同学写到“开始给父母读信的时候,我们都觉得很别扭,爸爸的脸都转过去了,但因为是老师要求,就硬着头皮往下读,读着,读着,就自然而然表达情感了,爸爸慢慢的转过来静静的听,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妈妈早已泣不成声了,那天晚上,我们一直交流到凌晨两点,从未有过的经历,感觉一家人好温暖,彼此的心好近好近。
通过这次作业,同学们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也觉察到父母种种不容易,理解父母从前的忽视、照顾不周,消除了一些怨气,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激与牵挂。有同学叮嘱父母在外打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叮嘱妈妈不要下班就一直玩手机,要多关心爸爸;叮嘱爸爸要多让着妈妈,妈妈也是因为在乎你才会说你。同学们都表示:自己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早日实现经济上独立,创造条件让父母过上好日子。父母们都觉得,孩子们长大了,很欣慰和感动;有的父母对曾经的忽视和照顾不周表达了深深的歉意。有的父母表示,看到孩子懂事了,再苦再累也值得,叮嘱孩子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问题和困惑,不要自己一个人扛,记住还有爸爸妈妈做你的坚强后盾。
我用心感受着同学与父母的感受、信息的加工过程、背后的信念系统,以及深沉的爱的流动。多少次感同身受,多少次泪流满面。
同时,也引发另一个问题:如何引导同学正向“吐槽”父母和家人?
作为一个功能良好的家庭,一定是每一个人在家庭里面感觉都是被认可的、温暖的,自由自在的,这个自由自在能体现在:
第一我可以自由的看看我想看的东西;第二我可以自由的想我自己想的东西;第三我可以说我想说的话,表达我的观点甚至是质疑;第四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受到控制压制;第五是我可以自由的表达我的情绪,当然前提是不伤害他人。
我们是很不接收负面情绪的,情绪本身就是能量。压抑情绪就是压抑能量。
如何正向“吐槽”家人和父母?
第一:如果父母和家人让自己感觉到不愉快。需要让他能够自由的去表达他的想法和他的情绪。哪怕是表达他的愤怒,表达他的沮丧,表达他的期待。如果是比较专制的家庭,孩子的观点和情绪得不到表达,内心会有很多的怨气。我们作为这门课的老师作为咨询师,是需要去引导他去表达出来,当他的情绪被看见,被理解,表达出来之后,他整个人就会很放松,压力就会减小,同时对父母或兄弟姐妹的那份怨恨、那种恨意就会减弱很多。
第二:引导同学带着爱、觉察和理解,与家人沟通。尝试着不站在角色的层面而是站在人的层面和他沟通。这个差别是比较大的,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习惯性的把人作为角色,然后对角色有很多很多的要求和很多很多的应该,而这个人做不到的时候,我们就会很愤怒,就会很失望。而当我们把父母兄弟姐妹当做一个人去看待的时候,我们就更多的更客观的去看待他,就会对他有更多的包容,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是可爱的,也都是复杂的,也都是有限的。
第三:每一个父母,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尽他所能做到最好。父母也是有限的,他自身没有的东西它是给不出来的,他自身就没有得到很好的肯定,他是很难给出你肯定的;他就没有得到更好的包容和理解,他是很难给到你理解和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