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了简书的送书活动,我选了马克•李维的《倒悬的地平线》。
马克•李维的小说多年来一直蝉联销售冠军,《偷影子的人》《伊斯坦布尔的假期》《假如这是真的》等作品不断刷新销售排行榜。
所以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是很高的。然而,期待越大,失望越大。
在这之前,我看过他的《偷影子的人》,觉得想象新奇,描写细腻,采用多线网状等多重叙事策略,富有镜头感,有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
但是《倒悬的地平线》,我却看得很艰难,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翻译的原因,觉得特别晦涩。
这本书通过一对恋人的奇幻经历,讲述了一段超越生命的重逢,一场战胜死神和时间的爱恋,看上去很伟大,但是我读到最后,却感觉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小说主人公霍普和乔西是一对甜蜜的情侣,他们一见钟情,志同道合。二人与好朋友卢克共同从事医学科研工作,不同的是,霍普的梦想是根除阿尔茨海默病及所有类似疾病,而乔西和卢克则致力于神经链接项目的研究,期待有朝一日能够实现记忆的复制与转存,从而重建大脑系统。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当这对恋人沉浸在爱河里的时候,霍普却被查处罹患脑瘤,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手术之后,不得不面对死亡。在乔西看来,自己正在从事的神经链接项目是霍普唯一的希望,可他的研究只是起了个开端,远远没到可以付诸实践的阶段。而霍普的生命根本等不到这项技术成熟的时候了。年轻的生命,炽热的爱情在死神的威逼下,日益凋零。
于是,霍普运用冰冻技术,保存了自己的尸体,希望将来等到乔西的研究成功时,再将自己治愈。
然而,世事无常,乔西的技术研究成功,已经是四十年以后的事了,而霍普当初跟冰冻中心签署的协议只有五年。也就是说,当乔西的研究成功时,霍普的尸体早已腐烂,而霍普的记忆还储存在电脑上。
事情显而易见,霍普如果想要活过来,就不得不占用别人的身体。
聪明的乔西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于是,他跟科研中心达成了一个协议:就是当神经链接项目治愈100个人后,它之后碰到的第一个适合霍普的身体要提供给霍普用,而第二个适合乔西的身体,要留给乔西用。
至于乔西,他在霍普死后就自杀了,没有霍普的人生,就是一片荒芜的沙漠。
四十年后,霍普重生,但身体却是别人的身体,一位年轻貌美,名叫梅丽的女钢琴家。
而乔西,在霍普重生后不久,也碰到了合适的身体,不久之后重生,两个相爱的人,在昏睡四十年后,再次相遇……
如果站在主角的立场上,《倒悬的地平线》里描述的爱情,的确很伟大。
只可惜,世界永远都不是围绕一个人转的,世界也永远没有主角。所以,我对这种建立在两个无辜的生命之上的爱情,真得喜欢不起来。
小说里,霍普侵占的那个女钢琴家,不仅有自己挚爱的事业和梦想,还有年迈的双亲。那对年迈的老人,往研究中心交了那么大一笔钱,将女儿的记忆保存起来,就是希望能给自己的女儿多一重生命保障。
女儿出车祸后,他们满怀着希望,等待着女儿重生。但女儿苏醒后,身体还是那个身体,但里面却装了一个陌生的灵魂。
我不知道,那对夫妇是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他们的女儿还活着,女儿的记忆还保存在神经链接中心,女儿的身体还跟他们呼吸着同一片空气,但女儿的思维却永远回不到女儿的身体里。
活着,跟死着没什么区别,但这种“死亡”又比真正的死亡更撕裂人心。
所以,我真得不觉得这样的爱情,哪里有触动人心的地方。特别是乔西,他身体健康,本来可以好好活着,但为了跟霍普重逢,他自杀,然后借着别人的身体活过来。
书里没有详细介绍乔西占据的那具身体的具体情况。可是,倘若那具身体的主人,也曾经在链接中心保存过记忆的话,那么乔西也是剥夺了别人的生存权利。
这样的死而复生很自私,也很薄凉。借助这种死而复生力量而存活的爱情,也让人感觉不到爱的伟大。
当霍普和乔西卿卿我我的时候,又是否想起过,被他们侵占了身体的两个人的思维其实还在链接中心,寂寞而绝望地昏睡着,他们的亲人和朋友,也在悲痛得等着他们醒过来。
乔西和霍普,你们可会感到一丝丝地愧疚和不安?还是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原本不属于你们的一切?
我不是很明白马克•李维为何要这么安排情节。在我看来,这样的爱情,三观是很不正的。
他曾经说过“我的自我追寻就是最大化地去了解身边的世界。”
但其实,这样凉薄的世界,真得不如不要。再伟大的爱情,凌驾在别人的生命之上,也都是自私凉薄的小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