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会歌
在硕果累累的金秋,有幸在三门峡灵宝市参加了2017年省优质课大赛观摩活动,感觉这是一场语文盛宴。听后感慨于参赛选手们扎实的基本功;感慨于参赛选手们设计的精美教学环节;感慨于参赛选手们超高的朗读水平;感慨于选手们较深的解读文本的能力;更为选手们一个月磨课过程中付出的心血所折服。
今天认真目睹和聆听了省优质课大赛舞台上呈现的八节精彩课例,回头看看语文教学课改来时的路,再反思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就今天的八节课而言,我和小伙伴们一起交流,还同叶县带队的教研员贾老师以及宝丰教研员胡老师探讨交流,感觉受益匪浅。更难得的是每节课后还向邻座郸城教研员杨老师请教,并有幸聆听杨老师简明扼要的精彩点评,感觉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不仅领悟了好课好在哪里,也透过表面的一些现象,发现了“瑕疵”,明白了“遗憾”的本质。
第一节课《纪念白求恩》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教师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里得到最大的呈现;教师的板书是随着课堂的推进一步步地呈现出来,且设计精美;教师还注重词语的积累,并在解读教材过程中得以落实等。如果再让我设计这一课,我会在“合作探究”环节,设计目的直指归纳对比这种写作手法的作用;结尾指导学生朗读我会再精细一些。
第二节课《狼》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概括故事情节;让学生揣摩两狼的心理活动,并写成一段对话,声情并茂地演示出来;最后推荐读整本的《聊斋志异》等。如果回头我再设计这节课,我会注重故事结尾点明主旨的那句议论,明确“狼的狡猾是反衬人的智慧,只是增加一些笑料罢了”,把教材研读的再深一些;我还会把握文言文的考点,注重诸如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重点句子的翻译等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第三节课《动物笑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深入研读课文,有主问题的设计,课堂思路清晰;教师注重每个教学环节的小结;板书设计紧扣课文文本内容,设计精美等。如果有机会我上这节课,我会在体会出作者的忘我精神后,转入对重点段落,重点语句的品读、感悟、鉴赏;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动手写一写,因为课文是个例子,最重要的几步有写的是什么,怎么写的,你的感悟是什么?课堂的主角永远是学生,要让学生动起来。
第四节课《木兰诗》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老师结合说文解字及其它篇目中出现的字,帮助学生理解、识记字音字义,并注重知识积累;让学生试着快速有节奏地读课文;主旨挖掘较深――“大孝”“大勇”“大智”;还拓展延伸到木兰文化;注重当堂背诵等。如果回头我再上这节课,我会增加设计几个主问题,这样课堂思路更清晰;多注重学生自己的语文体验和生活体验。
第五节课《邓稼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以富有气势的诗歌导入;结合文本合作探究,理解人物精神;抓关键词“纯”,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精妙的板书设计――“蘑菇云”;让学生为邓稼先设计“颁奖词”等 。如果我上这节课,我会更注重让学生自己从文本中体悟;通过语言的学习,拓展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小标题去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围绕课文重点去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重视学生语感和语言的积累。
第六节课《最后一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结合材料,探讨交流语言的重要性;注重写作手法的归纳梳理等。如果让我上这节课,我会反复研读教材,走进文本,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课堂上及时有效地评价学生;从文体入手,抓住人物形象,并体会其承载的意义;找准切入点,加深文本的理解,贴近学生生活,唤醒学生沉睡的已有的经验和思维,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从而拓宽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
第七节课《最苦与最乐》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稳当扎实的课堂教学特色;注重读中悟,读中体会,以读促教;采用“换字”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要的语段;案例补充新颖,贴近学生生活,丰富了学生生活经验;教师对梁启超的作品及语言研读较透彻,如“苦乐循环”等。如果让我教这节课,我会注重“最苦”与“最乐”两部分内容的衔接,自然过渡;关注引用名言、对比手法的使用。
第八节《写人要抓住特点》,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精妙有效地导入;具体的写人抓住特点的方法(会观察,捕捉特点――用描写,表现特点――抓瞬间,突出特点);紧扣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注重讲练结合,当堂训练、指导升格;实实在在的提高学生写作素养以及作为语文老师富有文学气息的语言等。如果让我上这节课,在展评作文片段环节时,我会引导学生关注书写,顺势指导学生的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以上文字仅仅是个人的一些粗浅见解和反思,感谢给予我指导的各位专家和老师,不当之处多多包涵,全当抛砖引玉吧!正如省教研员丁亚宏老师在开幕式上所说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我们一起不忘语文教学的初心,砥砺前行――
2017年11月1日写于三门峡灵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