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能在教育之路上无声无息,要留下属于自己的教育痕迹。
经济学家熊彼特曾说:“仅仅记住个人的著作和理论是远远不够了,除非一个人能够给别人的生命带来不同,否则他做的也没有什么稀罕之处。”这句话用在我今天听过陈文芳老师的教育写作第三讲最合适不过。人的内心都有一种被肯定的渴望,开讲陈老师评价我是“高水平的读者、高水平的听众”,我心雀跃。如果您是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那随之而来的追问就是:为什么我会听得如此专注并深入浅出?唯一的答案就是:陈老师的课程理论正在带给我生命的不同并将影响我以后的教育人生。
我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学习是我一直以来的坚持。我在自己上篇文章中提到自我成长的“一以贯之”就是终身学习。
作为一个教师,我怎么学习的呢?
勤于学
1.向专家学习。认真收看视频,边学边思,做好学习笔记。
2.向同行学习。多浏览同行的日志、帖子,做到心中有数,取长补短。
3.向书本学习。结合教育教学困惑内容多阅读相关的文章,书籍,拓宽自己的视野。
4.向家长学习。从和家长的沟通中全方位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做到有的放矢。
5.向孩子学习。在和孩子的相处交流中,让自己始终保持鲜活的生命状态,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没有一个孩子会向自己不喜欢的人学习。
敏于行
1.走进课堂。把学到的先进理念,深刻领悟后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
2.走进小组。积极参与各项交流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大家碰撞出最美的思维火花。
3.走进工作坊。积极与大家合作交流认真地完成各项实践活动,和大家同心协力经营好我参与的集体研修。
善于思
1.反思自己:在各项活动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出问题,寻找措施,解决问题。
2.反思他人: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在他人的基础上学会辨析、借鉴,从而借力成长自己。
3.反思失败:在追寻职业幸福的过程中难免会经历失望,学会如何应对挫折,并整合从失败中得到的教训,继续前行。
学习又带给我怎样的职业幸福感呢?
比如对于我的课堂教学,我学会了“三看一问”:
看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我的教学是否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出发;是否贴着学生的思维展开;是否为着学生长远的未来延伸……
看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合适的学习环境——我的教学是否让孩子们感到轻松、愉快、充实;是否愿意主动思考、表达交流;是否可以和同伴合作、相互促进……
看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我的教学是否选择了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是否搭建了学生可以攀爬的“脚手架”;是否采用了多种资源辅助学生理解所学……
看完还要问一下自己:怎样做还能更好?
及时反思和调整是自我研修过程的与时俱进。教学实践是丰富、生动而流变的。如此我的研修就没有止境,改进措施就没有终点,“没有更好,只有最好”是我研修的追求。
比如对于我的实证研究,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比如对于我的家教理念,得以在兄弟学校分享给家长;比如对于我的教研成果,得到各地老师的阅读、肯定……我享受来自学生、家长、同事因我而绽放的幸福的笑脸。
而这些,就如我今早写下的这段文字:阅读、写作、做小事,这是“与内心的小孩对话”后我最大的收获。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能为周围人提供温暖的光亮,便是一件幸福的事。人生,只要能照亮某个角落便足够了。能感受到自己在发光,在努力,这便是“人间值得”。
教育,需要辩证地哲思问题,更需要诗意地生活。美国演说家丹尼斯·威克莱说过一句话:只要你还嫩绿,你就会继续成长;一旦你已经成熟,你就开始腐烂。不完美的我在一路坚持,学习“如何学习”,学习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希望学习之路上,与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