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角色扮演:窥梦,寻梦,造梦,圆梦,分享梦。
个人视角的碎碎念:
(刚刚下班,结束一周琐碎的工作。)
一个是实现自己小时候的梦想
读书时期的梦想,
弥补现实中某些方面的遗憾。
也就是所谓的圆梦。
一个是让喜欢的角色通过自己的演绎,
使ta在三次元空间投影,变得立体。
让ta的灵魂短暂地寄身与己。
创造现实中没有的那份美好。
让现实与梦重叠。
模糊两者的边界。
这方面有点像演员,
每个人对角色赋予自己独特的理解。
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接近自己心中的偶像,心中的美。
给现实中那个懦弱的自己,来一剂面对现实的强心剂。对自己来说,那个ta是完美的,ta所在的世界是完美的。
“这世间真正完美的只有心”。
心中的世界是完美的。
通过这种方式短暂逃避现实中的一些苦恼,
穿上那身装扮,对于你——你还是你,又不完全是你。
对于角色,ta还是ta,但此刻,你成为了ta的眼,成为ta在这个陌生世界行走的足,成为ta触摸这个世界的手。
这种“逃避”并不是颓废。相反,你能从自己喜欢的角色那里借到一种力量。
假设你在一个无比真实的梦里遇见某人,并且像现实一样经历悲欢离合。那么这个梦中人对你来说就是真实存在的。
不管其他人怎么看,那个人对你来说就是真实存在的。
最开心的莫过于有人认出了你的角色。
最开心的莫过于自己用心琢磨的造型,
如愿以偿地呈现。
最满足的莫过于有人把你当成角色本人,向你提问角色相关的问题,然后你也配合地入戏。
那一刻,这个角色在现实世界就是存在着的。
我当然也知道虚幻与现实的分别。
但是对一个乐于造梦的人来说,ta可以从现实和虚幻两个世界汲取能量,快乐,那么那个虚幻的世界对ta来说也是真实的。
那个世界也同时接纳了ta。
这里引用一个故事:
王阳明先生去游南镇,一朋友指着山中花树问王阳明:“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与我心亦有何相关?”
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小时候,经常有人拿着一把玩具枪幻想自己是特工,拿着一把剑幻想自己是侠客。
而现在,长大以后的角色扮演,是我们在现实中表达的最终幻想。
是对童年的那个自己,一封跨越时光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