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舞台两出戏,戏里戏外人生交错,竟分不清到底是戏,还是故事。
一直以为《暗恋桃花源》是一个在桃花源发生的暗恋故事,也许带着些许民国时期旧上海的风情和青涩,真正看了以后才知道是一个舞台两出戏,戏里戏外人生交错,竟分不清到底是戏,还是故事。
看的是赖声川导演的版本,那时候的林青霞真的是倾国倾城,饰演的云之凡就像是从画中走出来似的,金士杰、李立群等演员的演技也很出色,于是就有了这部话剧。这个版本算是最为经典的了吧,网上搜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陆陆续续有很多个版本,各有各的精彩,但私以为没人能够演出那样天真温婉的云之凡了。多年以后,赖声川导演再谈《暗恋桃花源》,说道林青霞无法复制,深以为然。
剧本的设定很是精妙:因为场地租赁的原因,两部剧《暗恋》和《桃花源》被安排在同一个舞台的左右两侧同时演出。其实一开始的时候两部戏是间隔着排练的,陆陆续续地也看到了故事的大概。《暗恋》,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两个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在上海这个城市相遇相恋,本以为只是分隔数月,却是一辈子的错过。《桃花源》,原本生活琐碎苦闷的渔人老陶,某一天误入桃花源,在其中度过了无为无忧的时光,放下心中的烦闷,得到如新生婴儿一般的宁静,但一旦回到现实之中,世俗的庸庸碌碌依然困扰着他,不得解脱。
到了后期,由于场地的原因,两部戏的剧组都很赶时间,被迫安排在一起演出。这个时候,江滨柳已经病入膏肓,在最后的时光依然寻找着之凡的踪迹。而另一边,老陶与桃花源里的居民一起过着愉快的日子,两处悲喜交杂,似喜似悲,似乎都做不得真。
而当《暗恋》的走向行至最后时,当年的恋人,如今已经鬓发斑白的老人,来终于发现,原来这么多年来两个人都居住在台北,而且中间只隔着很近的距离。可是说什么都来不及了,正如之凡所说,再等下去,就老了。漫长的岁月终究经不起等待,一刻的交错也许就是一辈子的事情,曾经的恋人,再如何相爱,最终也不得不屈从于无情的岁月,各自嫁娶,子孙满堂,唯有夜深无人之时,才会默默地回忆起当初那个公园,那个秋千上的人吧。
而另一边,当老陶因为挂念春花最终选择离开桃花源这个温暖舒适的人间仙境时,当他回到那个破落的小屋时,却发现春花早就嫁给了私通已久的袁老板,并且有了一个孩子。生活依旧鸡飞狗跳地过着,少了谁都不会影响。老陶挂念的那个春花,也许是当初一心一意嫁给他的女子,只是那份感情早在他找到桃花源前就已经变质,自始至终,自欺欺人的不过他一人而已。
看到《暗恋》的结局的时候,觉得它似乎走到了尽头,作为一部话剧已经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使命,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最后黯然的结尾,未看过的人觉得感动至深,看过的人觉得与大多数文人墨客笔下的故事也没有多大差别,只是每一次都能激起观众内心的隐痛罢了。
再深层延伸一点,也许就是《暗恋》剧组的导演,看着江滨柳和云之凡的故事,次次摇头。也许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并没有患上绝症,而是选择用影像来记录他一生的爱恋;也许他再也不曾与那个少女再遇,舞台上的故事就是他奢望的最好的结局……谁知道呢?戏已经落幕,导演静静地坐在那里,不发一言。
只是没想到,还有一个不断寻找的红衣女子,在寻找一个叫做刘子骥的人,说实话通篇看下来真的没反应过来刘子骥是谁,和这个故事有什么关联。直到旁人点醒:“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再无问津者。”是啊,这不就是《桃花源记》吗?
这也许是另外一个故事了。一个品性高洁的隐士,苦苦追寻着理想中的桃花源,离开善做酸辣子面的妻子,便再无音讯,这世上独留一个疯疯癫癫的女子,一直在找她的丈夫,却怎么也找不到。
看完以后内心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感情,竟无法表述。一个故事,因着两个话剧,戏里戏外的演绎,竟分不清到底哪个才是故事的核心。有人说是追寻,有人说是迷乱,不曾去看过官方的解读,但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心中的那份执念吧。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念相思,一念断肠。
因着年少时的那份执念,即使在病中,江滨柳背着妻子偷偷发布寻人广告,寻找失联许久的恋人;因着对妻子和家的那份执念,老陶舍弃了桃花源,又回到了丑陋不堪的现实面前;因着对江滨柳和云之凡的执念,导演一遍又一遍地重拍,却始终找不到感觉;因着对刘子骥的执念,红衣女子苦苦追寻,找遍一家家剧院……沉溺于其中的人们,都在自己的执念中苦苦挣扎,尝尽世间百态,也勾勒出人性最深处的也是最真挚的情感。
到底一切值不值得呢?那些过去的美好,在历经漫长的岁月之后已然变得面目全非,而那些身处其中的人,有时需要一辈子的时间去明白这个残忍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