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从黑暗里走了出来,而她已经随火车远去了。
春节,一个中国最大的节日,普天同庆,欢天喜地,各地都是充满喜庆的氛围。节前,到处都是走在路上的人,拖着行李箱,匆匆忙忙,脸上都是喜悦和期待的表情。
每个走亲访友的人在来的时候都知道了离开的时候是有多么的伤心,可是他们依然排除万难的过来,就为了见到父母一面。她也是这类人中的一个。
她不顾父亲与亲戚的反对,与外地的一个人领证了。而上次的回来正是为了拿户口本,尽管母亲再怎么苦口婆心的劝说,她也已经下定了决心。母亲是个从来都没有出过县城的人,对于她口中说的对方的家乡的名字,更是一次都没听过。给她递送自己手里的户口本的时候,母亲落下了眼泪。
时间可以改变的东西太多了。这些年远嫁的生活,喜怒哀乐,或许只有她体会的最深。两年过去了,她的孩子都已经学会叫外公外婆了,似乎当初的对与错已经不再重要了,分别的伤痛与冲动也早就烟消云散了。
转上了回家的最后一趟车,路很平,两旁都是载满树,司机也很老道。火车上的一夜未眠,她的孩子和老公早就随着车子的节奏睡着了,而她一直没睡,一直在想象着与父母再次见面时的场景,“父亲会不会还一脸怪罪的样子,母亲会不会还很责怪,自己该怎么样去面对他们”。想着想着,车到站了,她倚着车拦,缓慢的下了车。
‘’ 儿子,到了‘’
男孩揉揉眼睛“妈妈,这里好漂亮,好多高山,好多树呀,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样子的地方”。
“这里是你外婆家乡,妈妈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
”这里真好看,我想一直住在这里‘’
她微微的笑了笑。“等你长大了就不这么想了”
也许在她下定决心远嫁的时候就是她所认为的长大的体现吧。
母亲早已在车外等着了,下车之后两人对望了几分钟。
“外婆”
母亲开心的答应了一声,“我外孙都这么大了,快让外婆抱抱”
她没想到,儿子的这一声拯救了这种凝重的气氛。
“妈,我回来了”
“人回来就好,干嘛还带这么多东西”
“这是我孝敬你们的”
“天气冷,我们快回家吧,别让孩子着凉”。
父亲抽着烟,背对着门口烤火,他在等待着女儿先跟她打招呼。
她推开门,叫了一声“爸”。
父亲若无其事的答应了她一声。
看着父亲苍白了的头发和长满皱纹的脸,再看了这这个破败的,没随着社会改变而改变的家。她眼里的泪水多了起来。
是自己没能好好的孝敬父母,长大之后也没能给他们分担一些就出嫁了,想到这里,她的眼泪掉了下来。
“妈妈,你怎么哭了”。
听到外孙的话,正在煮饭的母亲才看了过来,“女儿,你怎么了”
“我没事,是烟熏的”。
“哦,桌上放了东西,自己拿一些给孩子吃,小孩子喜欢吃糖”。
父母家的生活并没有多大的不同,过年都是打打牌,走走,看看热闹,这样的生活过了十多天。
相聚即是离别的前奏。她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庭,明天她就要回去了。吃了晚饭之后,她们就开始聊天,婚姻,家庭,婆媳关系,为人父母,为人妻,什么都聊,一直到半夜,她才去睡。
第二天,他们离开了,他们是下午六点的火车,中午的时候才从娘家出发。她一直说不要,母亲还是硬塞了很多的东西。丈夫抱怨说不要再拿了,我们自己的行李就已经很多了。
六点一十的火车,六点二十的时候,母亲便打了电话过去。
“你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请稍后再拨”。
天黑了,七点的时候,她回拨了电话回来。原来是刚才火车晚点,她六点四十的时候才上的火车。
一开始没搞懂为什么母亲接电话的时候要进入黑暗中。
听到用手捂住嘴巴的哭泣的声音之后才明白。
她是真的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