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5岁教师叶连平接到一个电话:"叶老师,您还活着啊,我等着您的骨灰盒呢!"叶连平生气地说:"难道你盼着我早点死啊!?"学生慌忙解释,叶连平得知原因后,悄悄抹眼泪。
叶连平,1928年出生在山东青岛,虽然家庭条件不富裕,但是父亲在大户人家家里当厨工,小时候的他生活过得还算滋润。
12岁的时候,因为战乱,叶连平不得不辍学,四处流浪,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18岁那年,他跟着父亲到了南京美 国大使 馆打工,工作中经常接触到外国人,脑子灵活的他也习得了一口流利的英语。
然而,他没想到由于这段特殊的经历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1955年,叶连平被迫离开了南京,下放到安徽卜陈村当起了养猪工。
哪知,妻子害怕受到连累,跟他离了婚,把他们的孩子也打掉了,叶连平几乎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对生活充满了绝望。
刚刚到卜陈村的叶连平,一无所有,一贫如洗,连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
村民们看到叶连平可怜,一阵心酸,不但给他买了穿的,吃的,还给他盖了房子居住,后来,还给他介绍了一份在药厂上班的工作,这才解决了生活上的问题。
每每想起村民们这份恩情,叶连平就泪流不止:”要不是乡亲们好心,我也活不下去了,这份恩情一辈子也忘不了!“
1978年,村里仅有的一位教师也离开了,村民们找到了叶连平:”叶老师,你英语这么好,不如 来学校代代课吧?“
叶连平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然而,让叶连平想不到的是,这一教,就再也放不下了。
他讲课幽默风趣,通俗易懂,学生们十分喜欢上他的课,班里成绩年年考全县第 一,很快,叶连平就获得了”全省优秀教师“称号。
不久,教育局领导亲 自登门,想要邀请叶连平到市里的重点学校教书,然而,叶连平却一口拒绝:”卜陈村对我有恩,这里的孩子需要我,我哪也不去。“
就这样,叶连平留在卜陈村教学,一教就几十年。
1991年,65岁的叶连平上完了教师生涯的zui后一节课,下课后,他抱着教材,忍不住在办公室里嚎啕大哭起来:”我不舍得孩子们啊!“
校长看了,鼻子一酸,拍了拍叶连平肩膀,安慰道:”没事,以后需要代课,我就找你!“
没想到,一句普通的安慰话,叶连平竟放在了心里,此后,只要学校需要代课,叶连平都会第 一时间赶到学校,他甚至不要一分代课费,全部捐给学校建设,他说:“我喜欢教育,我想跟大家一块,多做一点点事情!”
后来,随着经济发展,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而村里的留守儿童却越来越多,这些孩子不是辍学回家干农活,就是不务正业当起了小混混。
叶连平看到孩子们这样,心里十分着急,他跟老伴说:”咱得想想办法啊,不然这些孩子将来怎么办!“
他在家里来回踱步,不一会,他一拍脑袋:”有了!“
原来,叶连平想把自己30平方的家里改造成”留守儿童之家”,自己掏腰包给孩子买教材,包他们免费吃住,而这个想法,也得到了老伴的支持。
曾经有个叫杨鸿雁的学生,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她一个人在家长期没人照顾,叶连平二话不说把她接到家里来免费吃住,而这一住就是6年。
后来杨鸿雁考上了大学,叶连平送她去学校,在回程中错过了末班车,为了节约房费,他竟然在桥洞下睡了一晚。
对于学生,他总是这么大方,可是对于自己,他却抠得很,一件妹妹送的衣服,他缝缝补补,穿了60年,外出从来不买矿泉水,都是自己带水,家里一件像样的家具没有。。。
想学生长见识,他自掏腰包带学生们去博物馆、科技馆参观,听说学生辍学了,他骑行60公里去学生家劝他上学,担心学生中考出状况,哪怕自己在家访途中出车祸了,还坚持出院回到讲台上讲课。。。
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
2021年,一个叶连平过去的学生给他打电话:“叶老师,您还活着啊!我等着您的骨灰盒呢!”
叶连平一听,气得不行:“怎么啦?难道你盼着我早点死啊?!”
学生听了,慌忙解释:“叶老师,不是的!我想着您无儿无女,老家又远,想着等您百年之后葬进我家祖坟!”
哪知,叶连平听了,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学生记挂他,他感到高兴,他悄悄抹着眼泪。
然而,他淡然说:“我已经另有打算了,我决定将来把遗体捐给医学院了。”
2012年,叶连平拿出了自己所有积蓄,成立了“叶连平奖学金”基金会,到2024年为止,这个奖学金已经颁发了12届,帮助了400多名乡村贫困学生,金额超过了40万。
他经常告诉孩子们:“知识改变命运,使我们国家变得强大!”
如今,96岁的叶连平,仍然坚持每天在讲台上讲课,他说:“我的时间所剩无几了,我希望zui后一口气是从讲台呼出去的!”
春蚕至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叶连平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他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他用粗糙的双手守住了乡村教育的星火,托起了无数乡村孩子的未来,他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才是真正无私奉献的老师!
师者大爱,向叶连平老先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