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生命到达了一个特定的阶段。
每天在人际交往中疲累,在琐碎的生活中沉沦。
圈子越来越小了,话也越来越少了,有人说这是成熟,有人说这是孤独。
成年人的世界里,已经少了很多的精彩纷呈,剩下的不过是清醒做事,糊涂做人。
01 清醒做事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人在激烈的情绪之下,常常会失去理智,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把事情推向更糟糕的境地。真正清醒的人,遇事总能保持冷静理性,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演员马伊琍曾在某节目中提到自己刚离婚后的状态。
那段时间,她每天都过得浑浑噩噩的,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还患上了拖延症。
渐渐的,她意识到不能再这样生活了,假如长期陷入负面情绪中,只能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糟糕。
于是,她开始逼着自己健身,去看心理医生,做针灸治疗,增加工作量。
人活着,必须要有所热爱,有事忙碌,让生活充实起来,才能让心中毫无杂念。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情,但没有一种感情抵得上清醒做事后,收获一个闪闪发光的自己来的那般令人愉悦。
这一生,能够努力奋斗的时间其实并不太多,尤其是中年以后,不要被无所谓的事情挡住了前进的步伐,不要因为害怕失败畏首畏尾。
做人最好的状态,是能够拨云见日,能够刨除心中的负累,放下该放下的,对生活永远保持热爱,永远勇往直前!
02 糊涂做人
看过这么一句话: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逢人且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遇事且留一谨慎,不可完全敞心门;千万别自作聪明,要有自知之明;揣着明白装糊涂,才是最好的防护。”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
有两个人去医院检查身体,同时被确诊癌症。
一个人从医生的谈话中,听到了他们两个人只有三个月的生命了。
而另一个人耳背,别说偷听了,就算是当着他的面讲,他也听不清楚。
在剩下的三个月里,那个听到医生谈话的人每天都活得战战兢兢,而耳背的那个人每天都乐乐呵呵、无忧无虑,吃得好,睡得香。
结果,听到医生谈话的那个人三个月后真的去世了,耳背的那个人过去了两年,依然好好活着。
刘震云老师在《一日三秋》里说过:
“都说要活得明白,可真当你活明白了,你也就不想活了。”
人,难得糊涂。
有些事情知道了也装作不知道,看似是一种愚钝,其实是一种智慧。
世上烦恼的事很多,人活着没什么比一个好心情更重要的了。
活得太用力,会苦了自己,活得糊涂点,过好当下的每一刻,才不会为生活悲苦怅然,惶惶不安。
03 该清醒时清醒,该糊涂时糊涂
张爱玲曾说: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岁月静好是片刻,一地鸡毛是日常,即使世界偶尔薄凉,内心也要繁花似锦。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理想打拼,总要煎熬一段时光,不妨让生活简单一点,该清醒时清醒,该糊涂时糊涂,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曾经的上海枭雄杜月笙,晚年时期已经辉煌不再了。
在临终之前,他将手中几十亿的欠条烧掉,告诫儿女不要去讨债,并对他们说了这样一番话:“这不是钱,而是世道人情。感恩的人,会永远记住杜家的好。不感恩的人,你们去要,会带来杀身之祸。我一辈子刀尖舔血,我死后,希望家人都平平安安。”
民间有句话:“经商要学胡雪岩,做官要学曾国藩,做人要学杜月笙。”
虽说杜月笙走的不是正道,但他的睿智值得我们学习,杜月笙就是在糊涂地做着清醒的事,愿意用吃亏换取后人的平安。
当我们能够放下心中的斤斤计较,能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清醒,什么时候该糊涂,那便能得到长久的安稳。
有些事,看破了也别说破,有些人,看穿了也别说穿。
真正聪明的人,都带着一颗恰到好处的糊涂心,清醒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
人到中年,要为自己而活,清醒地糊涂着,才有幸福。
愿你在蓦然回首之间,拥有潇洒自在、一笑置之的淡然心态,历经圆滑而弥天真,知世故而不世故,拥有解读生活智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