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工作间隙,我看了好几篇简书文章,都是吹嘘自己一年读了多少书,增加多少粉丝,一年挣了多少钱,我从屏里都能嗅到那种自欺欺人的伪成功者的味道。
我觉得读书是很重要的,是自我提升的最便捷途径。把读书的数量作为吹嘘的资本,用来显示自己能力,是多么无聊的一件事。
我不能理解,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的人,居然需要用每天吹嘘来做精神自慰。
先说一个小观点,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相同时间里,能完成高强度的读书,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并没有喜马拉雅山那么高。
别人读十多页的时候,他已经读了一本,我根本不相信他能完全理解,增加速度的同时已经牺牲了质量。
他们速读法之一,是只读纲目和书里的黑字。美曰其名掌握了核心内容。有的还用“二八定律”来给自己的行为寻找理论支持。这样读一本书 ,还不如去听某某读书会,去嚼一下别人吐出的甘蔗。
我一开始很不理解为什么,后来突然明白了,那些人愿意读的书籍,其实大部分都是类似鸡汤的垃圾书。
我以前就读过一本垃圾书,名字叫《洗脑术》,这本书无耻到只在序言里提出一点心理学观点,而且不到一页,其余的章节,都是各处粘贴来的垃圾文字。
我看完以后,恶心的连饭都吃不下,顺手把这本书扔进垃圾箱,想了想,又拾回来,一页一页撕的粉碎,实在难解心头之恨。
上面那段话,我说的比较鸡粪,我早就不是愤青了,应该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一,书也分适合自己和不适合自己,就算是某一本书被很多人称作神作,自己看不进去,也是白白浪费时间。比如有本《经验的疆界》,我读过数遍,始终没有完全领悟作者关于经验的认识,困恼之后只能悬置书架顶端,过上一年半载再读。
第二,对于一本适合自己的书,应该速读之后细细读来,每个论点如何提出,比论点更重要。我觉得智慧积累的每一点,都是由经过思考,对比,检验得来,纸上那些道理不经有自己的行为、思想检验,终究还是别人的,就算过目不忘,还是不如有个U盘有存在价值。
第三,为何有些人读万卷书后,仍然过不好生活,没有一点改变,依然然平平淡淡。
读一本书就像和一个人深入的畅谈,我们不仅要了解他说了什么,还要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究竟做过什么事情,人总有美化自己思想行为的倾向,总把幸运当做能力。没有一个成功可以完全复制,可是达到成功需要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是有章可循。
老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算是一种方向的话,成功又在何种方向,失败的相反方向就是成功么,哪有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