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黄石见的第一帮朋友,是两个女同学。一个是认识于初中时期的Y,一个是相识于小学的M。多年未见的我们,像三只小麻雀般叽叽喳喳聊个不停。
M比我到的早,等我落座的时候,她和Y已经聊到报考注册会计师的事。由于两人都是从事会计行业,因此在有关注会的事情上聊的比较投缘。听着两人的谈话,我感受到M在自我职业规划上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
同时,她讲的一个有关自己单位女会计师的故事激起了我的共鸣。
于是,我的脑海只有一句话:要么转型,要么等死。女性作为弱势群体,随着结婚生子的年龄到来,她们能在事业上投入的时间会大幅度减少,然后被慢慢的困在了孩子和家务活的“牢笼”里,然后忘记了梦想是什么。
这就是女性面临的困局。她们的骨血里是心甘情愿的付出和迫不得已的牺牲。
但面对这样的局面,有的人会身披铠甲杀出一条血路,而有的人则会沉浸其中,就像温水煮青蛙一般等待日子流逝。
M故事里的宋姐就是一个典型的后者。宋姐是一个年满四十一岁的女会计师。作为一名资深会计,她已经在这个行业有着很深厚的基础,但奇怪的是她一直在会计员的职位上升不上去。她的帐从来都是比M做得好,但当账面出现亏损的时候,她却从未像M一样提出解决的方法。面对经理的询问,她最喜欢说的是:“账面本身是亏的呀,我能有什么办法?”
作为餐饮行业,每天面对众多资金流动和成本核算,老板最想要的不再是过去一样把账面做平,而是成本管控和合理避税。但宋姐从来都没有尝试过进行“成本管控”。她最拿手的是用过往的思维把分内的事情做好,却不愿意多思考自己所做的帐目应该如何帮助老板进行管理。因此,如今已经四十几岁的她,每天知道的是哪家超市打折了、哪里的洗发做活动了,知道如何抱怨自己在外做生意的老公不能帮自己做家务以及知道如何强迫自己的孩子考本市最好的高中,而不知道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经面临很大的危机。
艾明雅曾说过:“困难一个女人的从来不是年龄和身份,而是视野和观念。”我不知道故事里的宋姐为何到了四十几岁还是一个合格的会计员而不会优秀的会计师,不知道她是否向过去反思自己。但她的故事,让我和M都认清一个道理:不转型,就等死。
这里的转型,指的是转变自己的思维,或者说升级自己的认知系统。当行业一天天变化,你要想在社会上保持竞争力,主动学习并升级自我认知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
因为,在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真的不能以十几年前固化的思维接着“重复”自己的工作了。哪怕你是同一个行业,同一工种,随着时间流逝,各方需求在变,你也应该学会更新自己的思维,从而让自己的价值随时可以最大化。
这种最大化,也指的是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让自己拥有晋升或加薪的资本。
“我觉得她就是一面镜子,我看着她然后就告诉自己说以后绝对不能成为这个样子。”M在说完那个女会计师的故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深表认同,有时候,我们所遇到的一些人,不过是生活在告诉你:你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OR你不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因为,你的认知,决定了你是否可以过上你想要的生活。
但有时候说来也很奇怪,哪怕我们说思维决定层次,极力的强调认知能力的重要性。但大部分女性到了二十五岁便会“冻结”自己的思维。彼时,她们在乎的不再是层次或者说未来发展的问题,而是自己是否有稳定或者是说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安全感。
那种对关键年龄的直觉和焦虑,已经让大多数女性屈服在一种叫做“幸福”的蜜罐里,然后等着生活的琐碎把那些短暂的愉悦炖化成渣。
没有说那一种选择对或者错,只是想说,作为女性,如果我们不能从此刻开始为35岁之后的生活保价升值,那么,谁也不能为你的幸福做出有力的担保。毕竟,人在每个阶段都有危机感,转型之痛和优胜劣汰之痛,孰轻孰重,不言则明。
如果你不想和女会计师一样,在四十岁过后还在和省一两块钱做斗争,还领着和刚毕业小年轻一样的薪水,那么,你应该从此刻开始正视自己即将面对的问题:现在的我应该做些什么才能不让自己经历“优胜劣汰”之痛。
最后,你要记住,无论你处于生命的哪个阶段,只要你想转型,机会就会在街角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