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欢乐颂》的人必定都会记得樊胜美(蒋欣饰)的母亲,那个重男轻女,将女儿一次次逼入困境的可气老太太。现实里这样的女儿还有很多,尤其是落后的偏远地区。跟亲人说“不”比一般的拒绝需要更大的勇气,哪怕心中百般不愿,也抵不住一句“我生你养你这么大容易嘛”,加上各种敬老倾向的舆论压力就更是无力抵挡了。
然而总体来说老人对儿女的不合理要求还在少数,现实中儿女对父母的“压榨”往往更甚。邻居老太太在第一个孙子出生的时候主动欢喜地照顾儿媳和孙子,为了让小两口休息好还一直晚上带着孙子睡觉。儿子儿媳乐得自在,一切相安无事。过去好几年,孙子上小学了,老太太眼看终于可以放松下来享受晚年生活。谁知国家单独二胎的政策一落地,儿媳又怀上了。这本来是件喜事,但老太太这几年下来身体已大不如前,于是提出第二个孙子晚上就不带了,儿子儿媳一口答应。孩子呱呱坠地,全家开始忙碌起来,老太太白天洗衣做饭,照顾孩子和儿媳,晚上回自己屋睡觉。可没过几天老太太就发现小两口吵架了,原来一直没真正带过孩子的儿子儿媳发现晚上带孩子太累了,几天下来就互生埋怨。老太太好生劝说,没想到儿子还觉得都是因为老太太自私不够尽力。
这让我不自觉地想到前两年有个新闻报道一位老人因为帮两个儿子带孩子天南地北地忙,终年跟老伴分居两地,晚年去旅行的愿望也一拖再拖,终于在带第四个孙儿的时候抑郁跳楼。当今社会生了孩子交给妈和婆婆带是常态,年轻人要拼搏事业可以理解,但不顾家庭差异和老人身体现实去硬性要求就不免与孝义背道而驰了。
亲情很容易出现一方一味付出的情景,但所有的感情说到底都是双向供养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健康平衡的状态。几千年前孔子在听说曾参出于孝顺即使父亲大木棍打下来都不躲闪后并没有表扬他,而是对曾参讲了舜的故事,据说舜也很孝顺,父亲用小木棍打就受着,用大木棍打就远远地躲避,孔子觉得这样“小忍大逃”才是真正的孝顺,因为如果大木棍打下来不躲开被打死了就要让父亲背负亲手杀子的恶名。所以亲情也是有底线的,面对亲人不合理的要求,我们不能一味承受,要懂得变通化解,要学会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