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时常反省固然是必要的,首先,它能让我们慢慢的发觉到什么是对的,哪里是错的,什么东西是值得的,什么东西是该放下的。其次,它会提醒着我们到底要什么?而不要什么?让我们时刻清楚着自己的目标与原则。
然而,过分的自省或者排内,反而会让我们在看清一些事情的同时,偶然的陷入一种悲观的状态:我们有时候会给某一件已经发生的事情掺杂一些之后我自己臆想的成分。因为“想太多”就会后悔,后怕乃至痛恨,如此便有了思想上的束缚和羁绊。而这些羁绊小至影响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心情,大至久而久之影响一个人的性格趋向。
因此,我又会问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最后,我将此归为三点分析:
1.
首先,我认为是自我没有认识到自省的真正意义所在。也许之前的我们把“自省”二字理解的太浅薄,因而将过去的事想的太多,看的太重。
我想,我们时常“自省”的东西,不能只是过去坏的经历,还应该想想好的过往,我们最终是要在某件事上反省到,这件事我为什么会做的好或者坏,是因为性格、思想、或者态度、方法上的内在原因?还是自己无法掌控的某些外在因素所造成的呢?我们自省是为了找到缘由,找到切入点,找到最本质所在,从而去寻找解决的办法,让余下的人生少些悔恨与陷阱,从而将生活变得越来越接近我们曾期待的模样。我们努力是为了变得更幸福,而同样,自省也是为了让未来更加美好。
2.
第二,我觉得是我们没有正常的认识过去,正确的看待过去。往事难追,某些事已然过去,是再也不可能改写的。而且,又为什么要改写呢,百年老树的躯体里都会有年轮存在,这个世界也是在动态之中运行的,那么人也一样,从前的是故事,而这些故事却一定有它们存在的价值。我们在故事中沉淀,才能变的像一坛陈酿,温柔而有韵味。正是因为有悔恨,我们才越来越周到,正是因为有过缺憾,我们才会去追求,才会越来越接近完美。
记得《风会记得一朵花》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原都是从从前走过来的,慢慢地,又成为从前。这便是人生。人有时,寻找的,不过是记忆里的从前”。诚然若此,我们正在经历的每一个当下都又会成为一段过去,而每一段过去又都是当时的某个当下。往昔不可追,余下的路还有那么长,不能因为过去束缚了现在努力的脚步,又让过去变成未来的遗憾,由此陷入了恶性循环。
3.
第三是对未来没有很好认识。未来是属于未知的,于是,有些时候,我们会陷入恐惧,从而导致我们不再敢去尝试。可是,恰恰正是因为未来是未知的,所以未来到底会怎样就交给未来吧。正如王维诗云“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不畏将来,是一种心灵上的洒脱。
而对现在的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事,便是过好当下,把握好当下,不管是紧揪过去不放,还是畏惧将来,都是“想太多”的表现。人生需要洒脱,安在当下,随缘随行,才是最好的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