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能不能读得难懂的书?这个问题在很早以前就有过争论。第一次让学生读比较难读懂的书的时候,有一个家长说,他认为这样的书孩子们都读不懂,不建议孩子们读。这个人是教育局的副局长。那一次我让五年级学生读的是《红岩》,让学生读的方法是先回家看电影,看完电影在班级里边交流观影感受,然后进入对这本书的阅读。在书读完之后,虽然学生告诉我自己能读懂这本书,而且还在班级的读书交流课上展示了自己积累的诗词和文段,但是在之后的读书交流展示会上,我还是一时胆怯,选择了内容比较浅显的《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2017年开始,又带了一个班级。这个班级从四年级到现在,一直要求学生每周读完一本书。这一年多的时间读的书一直都是比较容易懂的童话、儿童文学之类。等学生到了五年级,这个念头又一次出现在脑海里:能不能试着再来读一读比较难读懂的书呢?翻了教材,最后一单元课文中有《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这篇课文,原文是原著中的片段,能不能让学生读一读原著版的《西游记》去体会其语言的魅力呢?
选择让学生读这本书的理由有二:第一,5年级上册最后一课是《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教材中能够编排原著文段,证明五年级的学生是可以试着去读一读这样的文章的;第二,《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早已经被拍成了电视剧、电影,其中的故事学生也是耳熟能详,对《西游记》中的人物也比较了解,这些基础无形中降低了学生阅读原著《西游记》的难度。此外,我相信集体的力量。
我告诉学生,我们不能一味的读那些简单易懂的书,偶尔我们也要挑战难读的书去试一试,我称这样的读书为“啃书”。“咱们试着去啃一啃《西游记》吧,当你啃完这本书时一定会有巨大的成就感!”我这样对学生说。
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啃书”的历程。
虽然说的那么肯定,但心里还是有担心的,我害怕学生读不懂,我害怕学生因为难读而放弃。每一天我都会找几个学生了解他们读书的情况:读了多少啦?会不会读懂?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们是怎么做的?不时有学生说难读,有的地方读不懂,但好在,大部分的学生还一直坚持着阅读。
我告诉学生,读这些古典名著的时候,碰到不懂的可以跳过去。碰到大段大段的自己很难理解的段落也可以跳过去,只要不影响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十几天后,大部分学生都读完了前十回。是时候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了,指导学生怎么解决这几天读书中遇到的困难,也为了重新鼓舞士气,激发继续读下去的欲望。
《西游记》读书推进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了。
读书交流会我才用比赛的形式,在一共设计了五个环节:
第一关 知情节, 设计闯关题,分组回答有关常识;
第二关 知人物,重点关注孙悟空、猪八戒,从多个角度去解读人物,让人物形象立体起来;
第三关 品语言,感受半文言半白话的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的精当,以及从多个视角描写人物的方法;
第四关 讲故事,结合班级开展的活动——西游故事会,在读书交流会上展示。
读书交流会得到了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特别是在品人物时对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多角度品读,尤其精彩。有了适时的指导,这样的书也是可以让学生读一读的,我这样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希望这一次啃书的经历,除了收获书本的知识外,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