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对于这本网评分数9.2的书,我觉得很有必要好好研读。第一是为了充实自己的内心,第二为了提升自己的认知。第三,更是为了更好的与孤独相处。
这应该是我很多年前就在家乡某新华书店看到过的书,那时的我,也不过是走马观花,随手翻翻,于是为了满足内心的虚荣心,便在心里的书目清单上打了对勾,百年孤独,读过。自欺欺人罢了,即便是买回来,也只是束之高阁,因为思想和认知在没有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千万不要读太深层次的书,尤其这种情节复杂,又难以理解的书目,一代又一代人的人物,只有在安静的午后,才适合用心去读。现在读起来,仿佛发现一座被遗弃的宝藏,句句耐人寻味。年少的大都不谙世事,年少时浮躁的,就像奥雷里亚诺上校,狂妄自大,但经历太多的战争,到最后眼神甚至有些空洞。
作品简介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导言
首先一本书的整个主干脉络一定要把握清楚,然后梳理时间,地点,人物,抓住最重要的几人,和最想表达的情感,才是作者写书的关键。但是,百年孤独这本书里人物繁杂,马尔克斯的文笔确实相当了的,一般一本书出现十几个人就已经很难驾驭了,而这本书里应该出现了大概有三四百人,以至于很多人在看着后边的时候,还要不断翻看着前边的内容,人物的庞大繁杂,其实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还是通过人物是否能读出作者要表达的一份对人性的愤怒,从而油然而生一种孤独。
人物关系图
没读过这本书的人其实就算看了人物关系图,可能还是一脸懵,因为书里人物的关系实在是错综复杂,甚至读完后会觉得有些荒诞可笑,但他们每个人最终都逃不过孤独这个结局,有以吃墙皮,吃泥土的丽贝卡,有发动无数次战争的奥雷里亚诺上校,拒绝求爱终生未嫁的阿玛兰旦,狂妄自大的奥雷里亚诺第二,不食人间烟火的美人蕾梅黛丝…他们身上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好像继承了家族孤独的基因,每个人都摆脱不掉孤独,都像被冰山冻结了内心………虽然一切都很夸张,但却总是能理解他人的孤独。生命中所有的灿烂,终要寂寞偿还。
在书中,我们能读出一种人生境界,一种真性情,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坦然面对这份孤独,有一份正确的生死观,人活着本来就是一种痛苦,但是我们的家族还是在一代代的繁衍,文明还在进步,于是人类就越来越孤独,可是我们追求的并不是孤独,而是一种情感需求,人人都害怕孤独,却无法逃避孤独,这就是人类的宿命,孤独本就是最高的智慧,但是不是人人都能承受得住,书里的他们乱伦,放肆的追求自己的爱人,野蛮的发动无数次战争,都是在掩盖一种孤独罢了。所有的人都很寂寞,所以他们都在努力的排遣寂寞,但其实还是在延续自己的寂寞。而最终的出口,只是孤独。
我们看着一个大师冷静沉稳的写着一本毛骨悚然,甚至有点让人心生怜悯的书,其实也是为了排解一种孤独罢了,看着这个社会上的人们,金字塔最顶层到最底层,无论你面对什么样的风景,都逃离不开人际圈,圈子可小可大,人是一种很复杂的动物,因为多数人只为了面子而活,为了兴趣,却被当做异类,遭到各种误解和诽谤,带有自嘲或挖苦,人们自认为拥有了权力,名誉,美人爬到了金字塔最顶端,就能摆脱孤独,可正相反,只会更孤独,没有真心的人与你讨论,往日最好的朋友可能都对你敬让三分,你和所有人的距离拉的更大了,于是,当你想寻求一份情感,却变得那么难。而底层人民因为人脉圈小就会遇到知心的人么,同样也不会,因为你没得利用,哪有人登门拜访。所以私以为,身处橄榄球两端的人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吧。
其实一直孤独下去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