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哈格里夫斯在十八世纪中叶发明珍妮纺纱机的时候,相信他一定没有料到,自己的这个技术发明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从此,人类的智慧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领域,在科学技术的辅佐下,一次又一次的工业革命把人类推进了全新的高科技时代,网络、电脑、家电已经让人类生活质量发生了质的改变,便捷快速,高效优质,工业革命的目的已经达到。
现代人类已经把便捷舒适的日常生活当作了天经地义,可有谁想过,这种由科学技术支撑的生活方式,在为我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让人类沦为了技术和机器的奴隶。离开它们,人类已难以生存。
大年初一的凌晨,静悄悄的家里传来了蜂鸣报警声,全家迅速从被窝里弹出,首当其冲考虑天然气报警器,检查发现正常。寻声追踪,居然是客厅角落里的大冰箱,屏幕上红灯闪烁,显示冷冻室温度上升,从原本的零下18度上升到了零下4度。难道是下午拿出东西后没有把冰箱门没好? 检查发现我并没有出错。那只有可能是里面放置的物品太多,影响了冰箱内部温度循环。于是决定重启冰箱,把冷冻室温度调低。
然而,现代化的设备,不似以前转转旋钮就可以调节温度的。要在这半夜三更让我找出几年前收藏的家电说明书,貌似也不太可能。好在冰箱上贴了个二维码,赶快拿起手机扫描,希望能找到产品的电子说明书。原来那是冰箱的品牌网站,注册、登录,一道道通关,终于找到电子说明书,故障诊断要么是冰箱门没关好,要么是内部东西存放太多影响循环,要么就是软硬件问题必须维修。这边还没有看完说明书,那边户主先生已经带上老花镜,凑在屏幕上自我探索,终于把报警的蜂鸣声关了,又把冷冻室温度调节至零下18度,希望冰箱认真工作,我们一觉醒来能恢复正常。
美好愿望的实现是不容易的。没多久,报警声再次响起,于是再次起床关警报,调低温度,回房间睡觉……周而复始了几次,最后,我枕着蜂鸣音,在迷迷糊糊中迎来了牛年的第一个太阳!
大年初一的早上,取代新年祝福问候的是“冰箱好像真出问题了”。无论是保修还是置换,大年初一这个时间点都似乎有点特殊,全民休假日啊!为了冰箱里的库存,决定同步并行。故障报修,若只是冰箱运行程序瘫痪死机,维修人员能当场重启或恢复出厂设置,那就维修。否则,就置换。同时在网上调研冰箱市场,寻找合适自己的冰箱。
报修很简单,网络上传照片和故障情况,很快显示已有工程师接单,预约11点上门。于是心情立马好转并感动,这个品牌的冰箱用了很多年,也用了好几个,这是第一次遇到故障。然而,直到傍晚也不见维修人员上门,心情又坠入谷底。打了400电话,人工服务态度很好但爱莫能助,原来维修人员大年初一初二都休假,维修人员最早也要初三上门了。报修接单工作是由电脑系统根据时间地址自动配发指派的,好一个机器指挥人类,系统让我吃了个空心定心丸!
登上从不歇息的天猫,很多冰箱型号都在春节促销并显示当场下单,第二天就能送到。但想想有点玄乎,这几天过年长假,一箱水果都要三天,这么个大家伙,24小时能到吗?不会也是系统自动匹配,电脑在指挥人类吧?仔细研究,这些冰箱的型号,似乎与我的需求还不太匹配。而且冰箱的空间大小,数据图标的显示与头脑里的想象和实物肯定是不同的,还是要眼见为实,需要去实体店考察一下。明智决定不仓促下单,以免替厂家消耗库存!
冰箱故障出得真不是时候!但转眼一想,小时候过年都没有冰箱。过几天没有冰箱的日子,应该问题不大。然而,事实并没有我想象的这么简单。
现在的食物储备量已和以前今非昔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百姓的物质生活还处于凭票供应阶段,过年都要根据大小户限量购买年货,而现在存储在这个大冰箱里的食物,足以抵上几家大户年货了。
暖冬导致的气候条件也已大不相同。小时候申城过年,都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室外温度很低,晚上基本在零下,鸡鸭鱼肉挂在弄堂里或晒台上,就如同存放在天然的冰箱里,可以吃上一周。而现在的暖冬,已经让申城的严寒天缩短,气温也大幅度提高,今年春节期间上海白天的平均气温都超过10度,年初四甚至逼近18度,气温提升让人们对冰箱的需要刻不容缓。
需要低温储存的食物性质也不一样。以前的过年食物,除了鲜鱼活鸡,一般都是腌制的鸡鸭鱼肉,环境温度低一点就足以存放,春卷和汤团也是现做现包。而现在来自世界各地品种繁多的食品,不仅让我们眼花缭乱,还对保鲜存储有各自要求,零下18度和零上5度是冷冻和冷藏的门槛,冰箱已经成为了手机之外的第二个生活必需品,除了食品,冰箱还可以存放化妆品、保健品和药品,俨然一个低温仓库。
好在因为过年,我确实把冰箱放得有点满。冰箱里的库存真要完全解冻,还需要几天,应该可以支撑一段时间,那就采取鸵鸟政策,尽量不开冰箱,减少人为外部影响。同时继续原先日程安排,出门拜年聚会,无视冰箱带来的心理阴影,尽管心里多了一份牵挂。
外出潇洒回来,发现冷冻室温度爬升速度比出门前加快,说明里面满满当当的食物正在慢慢解冻,这个速度超过了我的设想。心情有点郁闷。几小时后,随着温度再次爬升,我越发烦躁,开始坐立不安,按照八旬老母亲的说法是“心里似乎有个猫咪在磨爪”。要熬到维修人员上门还有30来个小时。
毫无疑问,我们不可能立马消耗全部冷冻库存,但还是要努力降低损耗。这厢主厨开始忙着施展厨艺,利用传统烹调手艺把部分生鲜原材料加工成卤水醉食,美味的醉物是江浙人的最爱,满满一坛可以吃上一段时间。那边我则忙着整理冰箱,部分直接清理,部分纳入次日食用菜单,部分归拢在一起抱团取“寒”,等待冰箱重生或清理。同时加快新冰箱的网上与实体店的调研选择,做好随时准备下单。
终于熬到初三,中午工程师上门监测,十分钟后被告知不是系统问题而是压缩机故障,冷冻和冷藏室均已升温。看来,这个冰箱的气数已到,缘份已尽。工程师前脚离开,后脚我们就去了附近的国美,娶回了心仪的佳丽,虽然还要羞答答地姗姗来迟。
三天后,终于要回归到有冰箱的日子了。看着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把新冰箱搬入门,心情激动如同迎接新人一般。正巧家里还有复旦校友会赠送的红色剪纸,贴在冰箱的镜面门上真有新嫁娘的喜气洋洋。
年初八,当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回收人员上门搬走庞大的老冰箱,客厅环境恢复正常后,那个“磨爪的猫咪”终于彻底在心里消失。
没有了冰箱的春节,很值得回味。对于我们这些已经依赖家用电器生存的21世纪现代人而言,这个日子很难熬。
没有冰箱的生活很不方便,如同自己少了个插手的口袋。开启的牛奶豆浆果汁没法存放,新鲜的蔬果没法保鲜,多余的食物无法冷冻保存。甚至于那些本应灰头土脸的土鸡蛋,也因为它们的身价摇身变为娇小姐,在城市的常温下可能变质。冰箱,已让我们成为了离不开它的奴隶。
没有冰箱的生活很不习惯,如同自己穿越到上个世纪中叶。喝咖啡没有冰箱里的牛奶点缀,吃水果只有果盘里可以常温保存的国产普通品种,至于酸奶、奶酪以及西式熟食,没有低温保存只能断供。而若偷懒临时想搞点简餐吃点馄饨八宝饭,也因为没有库存需要临时购买。冰箱,已是我们维持生存的工具。
没有冰箱的生活很简单,如同自己来了一场断舍离。在物质丰富的魔都,一切都可以现买现做现吃,根本没必要囤菜囤肉囤货,随要随买,新鲜又环保。在处理冰箱库存的过程中,扔掉了积压在冷冻抽屉底部已被遗忘的鱼和火腿,清理了冷藏室里的瓶瓶罐罐。冰箱,让我们本应简单的生活变得繁琐复杂。
看着空空荡荡的新冰箱,心里感觉很舒坦。以家庭CEO的身份给新冰箱定了食物储备规则:一天的蔬菜,三天的水果,二顿荤菜原材料足矣。然而,扪心自问,我能做到吗?我真能这么决绝吗?要是能做到,那又何必买这超大容量的家伙?
现代化的家用电器,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也束缚了我们的生活,削弱了我们的生存能力。不知不觉中,人类已经沦为了家电的奴隶,因为离开它们,人类已无法独立生存。悲哀着,为奴隶的人类!
后记:近日看到一篇新闻报道,今年春节期间的市12345接到投诉,投诉人自诉因大年初一冰箱故障,在网上购置了新货,因卖家承诺24小时送达,投诉人在新冰箱送达前已将旧冰箱清理出门,但新冰箱迟迟未达,所有冷冻食物均解冻变质,要求物流公司赔偿损失。看完报道,扶额庆幸又暗自得意,自己决策英明! ( 20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