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笑来的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对概念的充分阐述和重新定义,让你明白概念的最本质内涵,然后抽丝剥茧地告诉你如何去理解、实现和再定义概念。
比如,“第六感”——是大脑的感知能力。只要你去开启、开发、挖掘、发展你的大脑,必然会增强你对于周边世界的感知能力和水平。
“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关于思考的思考,用来思考自己的思考是否正确、合理。
“元教育”——是关于教育的教育、关于学习的学习,用来实践、检验自己的教育是否有效。
又比如对于“财富自由”,维基百科上的解释:“是指你无须为生活开销而努力为钱工作的状态”,简单地说,你的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必须至少等于或超过你的日常开支。李笑来认为这个定义勉强做到清晰,但还不够:我们要的自由,其本质不是财富,财富只是工具;我们要的自由,本质上是时间自主权。于是他重新定义:
所谓“个人财富自由”,是指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
我认为,这个定义还是不够准确,个人财富自由不仅仅时间自主权,更应该包含“选择自主权”:你应该有一个选择去做、或不去做的自主权,尤其是后者,保持自己的独立,不受外界任何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才是最重要的“财富自由状态”。
以上是理论性的辩论。我想说的是,我们追求财富自由,首先就必须对财富自由有一个清晰的、具象的定义和理解。语言和文字有一个强大的“反响塑造能力”:如果我们的大脑对一件事情没有概念,那么我们大脑就会倾向于不去想那件事情。所以,对我而言:
财富自由,是一种拥有足够多的金钱、不用出售自己的时间、可以保持自身独立选择的人生状态。
这里出现了四个关键词:
一是足够多的金钱。多少才是足够多?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这是个无底洞。对普罗大众来说,“足够多”应该具备(1)源源不断地被动收入;(2)能够基本保障生活开销、发展兴趣爱好、推动个人成长;(3)略有结余。
二是不用出售自己的时间。按照李笑来的说法,就是“睡后收入”,你的时间是你自己的,不必为生存生活让渡你的时间。
三是保持自身独立选择。这里更重要的是可以“不去做”“说NO”的选择。
四是人生状态。生活是一种状态,不是一种节奏。你可以工作、休闲、奔波、安逸,你认为合适的舒服的,即是你的状态。
那么,如何进入财富自由状态?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做的是保持耐心、保持信心、保持成长,然后就是进入起好步、开好局。
李笑来认为,起步时最重要的是做好以下两点:
第一,要提高元认知,掌握最少必要知识。所谓“最少必要知识”,Minimal Actionabl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字面理解为掌握某项技能时所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和经验。当你需要获得某项技能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在最短时间里弄清楚都有哪些最少必要知识,然后迅速掌握么他们。在那一瞬间,任何人都完成了“快速入门”。例如,做好ppt设计的关键:一是简洁,尽量减少元素的数量;二是留白,一定要留出61.8%或最多占用61.8%的空间。开车的最少必要知识是“慢”。学英语的最少必要知识是“用”。
第二,马上开始行动,专注于改进。学习也好、执行也好,当你决定做某件事情时,必须尽快开始这个过程,尽快度过这个过程。在此期间,没有“别的东西”存在,尤其是别人的看法。要关注事实,不要关注别人的看法。保持专注,是你尽快度过那个笨拙过程的核心办法。
李笑来曾经对“执行力”有过重新定义,对我来说非常有参考价值。
判断一个人的执行力强大与否,就看他在做得不够好的时候是否能够持续去做……
他说,绝大多数执行力差的人,特点是一模一样的:但凡觉得自己做的事情不值得显摆,或者有可能被别人鄙视,就马上不做了——进步对他们来说根本不重要,维持所谓的“形象”(面子)才是他们真正的刚需。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大多数人在遇到困难时会哀叹“也许我不适合干这事儿吧”,然后他们就不了了之,他们的人生也就那样了。李笑来说,你要给自己输两次的机会。
是啊,人不可以不弘毅,士不可以不勇猛!,输了败了不可怕,只要沿着正确的道路上走,一定要给自己信心,笃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