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接触情愫文学时,不以为然。像是初成的少女对世间懵懵懂懂,内心深处的倔犟又不允许自己甘心。写了一篇又一篇文章交给老师,老师慧眼独具,一目十行,犹如飞流直下三千尺那种迅速,给自己的评价是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经过一番学习,才知道,情愫文学不是小说那种波澜壮阔的画面,也不是故事那种跌宕起伏的情节,它也超越了其它散文那种刻板的条条框框。
情愫文学像是在辽阔草原上奔腾的骏马,自由驰骋,却有它独特的微妙之处。然,看似简单,却下笔如千钧沉重,如果掌握不好角度,只能是一匹疯狂的野马,看似在行走,却风马牛不相及。
直到现在,我对情愫文学也是处在月朦胧鸟朦胧的状态。若说不懂,觉得像是日常生活的碎碎念,在原有生活中提现艺术感,有一种小河流水缓缓流淌,流向人们的心田,滋润了读者的灵魂;又像大雨初歇后的清晨,露珠在草木葱茏处闪耀,抚慰人心。
可这说起加工,又谈何容易?没有积极向上的思想;没有一副健康的体魄;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写出来的文章带着一副沉重的枷锁,如同嚼蜡,索然无味不说,还是一副没有灵魂的空壳。
怪不得老师要求严格,千挑万选似的对写作者的要求那么多。学生到现在也没有写出一篇让老师满意的作业。在深深自责中,去看,去悟,一直处于似懂非懂之中。
如今想想自己好笨啊!把自己当初那种不以为然打的落花流水。知道学生为什么听老师的话吗?原因就在于此。呵呵。老师一定在学生背后捂住嘴巴偷偷地笑,一定笑学生红雅:哼,看你当初那么张狂。现在的张狂劲跑那去了,你不得意了吧?你这个不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黄毛丫头被老夫训得服服帖帖。
老师像是宝塔李天王,一下子把学生收到这个“金钟罩”里面,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半点行为,还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一丝想法。
学生带着质疑踏入这方圣土后,却觉得它别有洞天,像是走进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不仅让人耳目一新,还令学生陶醉其中。看这山间清泉,目睹桃花盛开,望那飞禽走兽,听那鸟儿吟唱,这种种人间物语,都是极佳的理想生态环境。学生红雅真想长期居住在这个空灵飘渺的世界,聆听老师教导,听老师弹奏一曲高山流水,洗净学生身上的风尘。我们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异域风情。
每日沐浴在这湖光山色之中,学生内心深处的阴霾被阳光驱散,渐渐变得明朗而坚韧。情愫文学仿若眼中的空中楼阁,一幅幅绚丽篇章如海市蜃楼在眼前展现。
老师指导学生的调理和综合艺术提升,去除学生身上的疲惫,优化学生身上的瑕疵。让学生带着轻盈的步伐走进文学的圣殿,领悟其中的道理,感受其中的奥妙。这时候的学生才恍然大悟。原来,情愫文学不用刻意加工,不用特意渲染,只须用手中的笔墨,细致认真的雕琢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融入美好的情感,带着欢快的节奏,听着音乐的旋律去描绘幸福的生活故事。
情愫文学,像是潺潺溪流,缓缓流淌,源源不断地流向人们内心深处,去净化疲惫的心灵,洗涤生活中的冗长,让人们享受生活的美好。
情愫文学既真实又梦幻般妙不可言。欢快的节奏,跳动的音符,直抵内心深处那片柔软。让人感觉仿佛处在一个梦幻城堡那般悠然自得。
一边是现实生活中的残酷。一边是风景这边独好。情愫文学就是这般美妙,剔除现实中的不堪,提炼人间烟火气的情感,净化读者心灵,拓展写作者视野,在这亦真亦幻的天地里信马由缰,却也开出了雪莲花一般的纯洁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