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党员干部要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始终坚守初心,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一)强化教育培养,提升推动发展的履职本领。突出党性教育。在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中加强党性锻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将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作为党委(党组)学习第一议题,干部教育培训第一课,切实提升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不断增强树牢正确政绩观的思想自觉。坚持教育为主、预防为先,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加强政绩观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常态化开展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党性意识和组织观念。结合年度考核、民主(组织)生活会等,组织干部深入开展党性分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树牢正确政绩观的政治自觉。
(二)树立鲜明导向,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突出正确导向,坚持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论功过,大力选拔真抓实干、业绩突出的干部。注重一线识别,从知事识人的角度,深入重点项目、信访维稳等一线,进行实地查访,在群众和服务对象口碑中了解干部,听取对干部作风实绩的评价,真正识别掌握干部的德才素质、作风形象、工作实绩。多维度了解。坚持多渠道多层次考察识别干部,充分运用日常谈心谈话、科级督导检查、审计、巡察、信访等结果,综合分析,认真研判,全面深入了解情况,给干部精准画像,切实把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实绩突出的干部识别出来。注重正向激励。坚持把是否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在干部日常调整、优秀年轻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等工作中,注重发现识别政治素质过硬、工作业绩突出、研判推荐集中的干部,对政治立场不坚定、政治素质不合格、政绩观存在偏差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
(三)强化监督管理,筑牢廉洁从政的防腐屏障。坚持把政绩观错位问题作为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倒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注重日常管理。打通与纪委监委、信访、巡察、审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通道,把对干部的监督由“工作圈”延伸至“生活圈”、由“八小时内”拓宽至“八小时外”,针对政绩观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常态化咬耳扯袖,实现全程监督、防微杜渐。突出重点管理。加强对干部的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聚焦重点领域,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通过谈心谈话、提醒函询等手段,及时发现和纠正政绩观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注重能上能下,对政绩观有偏差的干部及时提醒、督促整改,对政绩观存在偏差的干部坚决进行调整,推动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真情实意惠民生的良好氛围。(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委组织部 李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