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3.9
2023年3月9日下午,河南省骨干教师培训班的老师在周敏教授的带领和陪同下,一起去湖南师大附中双语实验学校聆听了刘姹姹老师执教的《中国英雄家国情——〈木兰诗〉的精读》的课例,收获满满。
本次共研活动是由天心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办,主题是:天心区中学语文“三精准”任务型教学主题研训。参加的老师有河南省、广东省初中语文省级骨干教师,以及湖南省谢彦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真可谓是三省共研共成长。
一、观课
刘老师借助学习任务单设计了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整体设计中第2课段的教学样例:《巾帼英雄家国情——〈木兰诗〉的精读》,呈现出结构明晰的层进之美。
刘老师开课简洁明了,利用课前检查课前前置任务的完成情况,展示优秀学生四个方面的佳作:读准字音是基础、文言现象善积累、特色修辞可回味、文字巧变连环画。多样的文言词汇积累形式,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展现学生理解文本程度,发现学生梳理中的问题,从而指导教师精准明晰导学。
刘老师聚焦单元学习目标,精心设计具体可行的课段学习目标开展活动,课堂设置的三个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指向深度学习:利用思维导图感传奇故事详略之奇、利用批注和朗读品北方民歌语言之奇、利用跨媒介阅读探巾帼英雄形象之奇。
刘老师依据学情,尊重学生,细腻指导学生思辨,通过现场追问,有助于学生“知其所以然”,在评价过程中的思想交锋与情感碰撞,有助于学生丰富建构完善自己的语言表达,为透彻理解主题提供帮助。
三个任务是有层次的“四文”(文字、文本、文学、文化)融合的活动,引领学生感知、发现、提炼、表达,学生的思维认知是螺旋上升的,学生的表达也从单薄走向丰富生动,从单一走向多维立体。整节课刘老师引导有方,学生有看得见的成长,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
二、说课
刘老师清晰简明介绍了她们团队基于课标、教材设计的大单元任务群背后的理念和聚焦七下第二单元研讨课的学习任务。
刘老师提出了在设计大单元任务群教学时做到的五个尊重:尊重教材,用好教材,尊重课后习题,尊重专家引领,尊重组内力量,尊重学生。
三、点评
1.河南省初中语文骨干教师代表方丽敏老师发言
2.广东省初中语文骨干教师代表老师发言
刘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是一节学为中心的语文课,通过前置任务可以看出,教师关注学生的学,注重积累和夯实基础知识,后置任务,显示出教师关注学生高阶思维的提升;任务设置体现为结构化,刘老师一字立骨,以“奇”贯穿全文,设计三个课堂学习任务,消除学生与文本的隔膜,走进丰富立体的木兰,教师设置问题,学生选点赏析,朗读展示,教师追问,背后是语文知识的明晰与强化;追问背后是高级思维的提升,课堂上学生的状态呈现蓬勃的生命力;教师正向评价贯穿始终,刘老师对学生激励性的语言指向语文核心知识,知识可以擦亮学生。
针对刘老师这节课,广东骨干教师代表提出了探讨的两个问题是:体现人物之“奇”可以多一些语文实践活动,让木兰“奇”的形象更立体与丰满;第三环节可以呈现项目化学习的作业。
3.古晓君教授点评
古教授用实、新、活三个字来表达自己观课后的感受,具体来说:一是主题聚焦,大单元意味着聚焦和整合,本课围绕单元主题“家国情怀”及单元语文要素,提炼出“奇”的主题设计任务;二是任务驱动,教师设置的三个学习任务实现了从教到学的课堂翻转,任务背后是丰富的活动、是扎实的知识、是方法的渗透、是积极的评价;三是紧扣教材,教师深度解读文本,单元定位恰切,注重教材的指令,即教材的助学系统。
古教授围绕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四点感悟:贴课程标准,树立一个基于标准的教学观;贴教材,依据教学指令去教学,充分发挥文本教学价值;贴文本,注重篇类特点巧设计;贴学情,依据课堂动态表现调整教学。
古教授具有语文专业的眼光,点评精准,让老师们明晰了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依据课标明方向,研读教材晰内容,探究文本巧设计,分析学情行的稳。
从古教授的点评中,我感受到观看议课的一种美好样态,以人为本,理解和尊重授课教师,引导我们参与者以现实的课堂教学为基础,研究和讨论未来的可能教学。我非常认同,我们在观课时需要站在别人当下的角度去感同身受,去欣赏别人,理解别人,包容别人,成就别人,而不是不加思考的批评别人,否定别人。我相信
4.周凯兴院长点评
周院长从三个方面来点评刘老师团队设计的这节兴味盎然的常规课:用任务驱动,叩击学生思维,引领学习深入思考;有目标达成,借助通读精读的阅读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进阶;有融洽深度的师生互动,及时点评显智慧。
周院长提出的两个建设性意见是:课堂提问环节,几位回答问题的学生过于集中,应关注和增设学生集体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长;课堂时间需要把握和调整,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要精简任务。
周院长的点评也给我们启发,课堂不只是教师的精彩演绎,更应成为每一个学生的绽放,当然,关注每一个,不是指每个学生都能回答问题,而是我们会考虑到每一次组织的活动是否能够让更多孩子去参与,还是只是优秀学生的高光时刻。这也提醒我们,平时观课,是不是不仅关注老师如何教,还要把眼光放在观察学生是如何学习的;我们设计的课堂活动,是不是集体活动多一些比较好,周敏教授提出的小组内的讨论活动可行。
5.周敏教授点评
周教授结合刘老师执教的这节“三精准”任务型课例,针对一线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的疑惑点,从大单元如何落地,如何让学习任务群从虚务实等方面做了精彩的指导点评。
周教授首先强调,我们教师要明晰课程改革不是推翻和否定,而是改良和改进,优化和建设。刘老师这节课是在大单元体系之中的第二课段展示,聚焦四个板块层层推进,体现了三个“真”。
一是归真的大单元设计,教师要基于单元目标,用足用好教材,体悟教材编写者的意图,设计更贴合学生学习的学习任务。刘老师这节课三个学习任务设计,均是课后习题的改编,也是扎扎实实的任务推进,创设文学言语上下文的语境,让学生通过质疑、对比、跨媒介阅读,由文自然深进,更具语文味。
二是本真的语言品赏,课堂中刘老师耐心的倾听学生,一次次思维的碰撞,一系列巧妙的追问,有支架,有引导,语言艺术、民歌鉴赏融在其中。
三是保真的“三精准”助学,课前任务指导学生归纳导学,课中通过积极语用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势有效助学,课后利用精心设置的平台固学。
周教授提出了三个建设性意见:支架搭建更精准,学生可以更简明的回答;后置任务需精简,让任务更易落地;贴合单元目标,设置的学习任务要有勾连意识。最后周教授用诗句作结:“乱花渐欲迷人眼,化繁为简聚核心,行为语用精任务,守正出新真语文。”
周教授慧眼如炬,当我们教师持有返璞归真、扎实本真、有效保真的理念和行动,才可能浸染出学生的真素养、真性情。“真”应是我们每一位语文人追求的理想课堂。
四、黄宁教授微分享
黄宁教授聚焦本次活动共研主题做了走心的微分享。黄教授认为,当下要以“学习任务群”撬动语文课程改革。黄教授建议大单元设计要紧扣统编教材,用好教材的助学系统更科学、更实在;她带领团队形成了“登山型”学习任务群课程体系,由自然单元学习任务群的基础课程逐渐走向主题、单元学习任务群的拓展课程,最后走向项目式学习、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研究型课程;深化“三精准”任务型智慧课堂模式,课前精准导学、课中精准助学、课后精准固学,导学环节,学生是自主学习,呈现低阶思维,助学阶段,学生合作探究,指向深度学习,固学环节拓展延伸,将学生的思维引向鉴赏创造等高阶思维;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比如上午为我们分享的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语文作业设计。
师生共生成长
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展示的时间,显示出老师的从容耐心和智慧。课堂是放松的,学生的思维是灵动的,学生由拘谨到积极,学生回答问题时,说到“听了他的回答,我有一个新的想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指向学生的高阶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