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要编织多少谎言,才能过好这一生?
2016年,意大利出了一部神作《完美陌生人》,影片通过一次普通的家庭聚会上的游戏,把人性、婚姻、社会关系的另一面展现给观众,足够深刻也足够讽刺。比起电影里不可思议的情节,电影外的故事同样精彩。西班牙、法国、韩国,据说还有土耳其、希腊都相继改编了这部影片。加上年底在国内上映的这部《来电狂响》,你可以看到7个版本的《完美陌生人》。是不是挺震惊的?
很多观众在看完《完美陌生人》以后,第一反应竟然是想翻看另一半的手机,这种行为虽然可以理解,但仔细想想其实挺经不住推敲的。我就问一句:如果没有手机,你的另一半就不会对你说谎,不会背叛吗?显然,维系关系靠的不是一部手机。有时候密码背后隐瞒的那些事情,反倒是能让关系维持得更久。
在这方面,不得不佩服我一个大学同学,当我们还在感叹时光易逝怀念匆匆那年的时候,人家就在QQ空间里思考:人要说出多少谎言,才能过好这一生。电影《心迷宫》里,孕妇的妈妈说:你就非要问出个底吗?他说了,你难受一辈子;他不说,他就亏欠你一辈子。
深受玛丽苏文学影视作品毒害的年轻观众,对感情关系、婚姻状况的认知往往是非黑即白、二元对立的。在他们的观念里,爱情、婚姻都应该是无条件的,一旦建立起契约,都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背叛,一旦出现任何形式的背叛,在他们的世界观里,结束这段关系是唯一的解决方式。
唉,对于这种情况,我只想套用《让子弹飞》里面黄四郎的一句话:你最大的弱点就是,不会装糊涂。
很多人觉得爱情之于婚姻,就像水和空气一样必不可少,但很多人没明白,如果只有爱情就能维系婚姻的话,为什么还要有那一纸婚约呢?正是因为随着相处时间的增长,爱情会逐渐淡化,才要有契约去维持。别说什么如果不爱就分开的傻话了,当两个人的关系变成了更复杂的社会关系,你就会明白这种想法是有多傻。就像《来电狂响》里的吴小江,电影里从头到尾都没提到他和妻子李楠的爱情,更多的是双方的责任,和基于家庭的小型社会分工。你看,就算没有爱情,生活不依然在继续吗?
说来你们可能不信,比起爱情和契约,谎言就像冰山埋在水下的那部分,维持着婚姻的稳定。几年前明星频频结婚,让不少吃瓜群众纷纷点赞“又相信爱情了”,今年,明星们晒幸福的出轨、吸毒的被抓、逃税的被调查,面对着人设的崩塌,有人忙着吃瓜看热闹,有人再次伤心感叹: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只是你不愿意承认罢了。如果狗仔们的镜头对准普通人,那么带来的影响恐怕是灾难性的。
比起狗仔们的镜头,人们手机上的各种信息,或许能构建起一个更完整、立体的人。你严肃的女上司,购物车里可能放了几件loli装。技术部木讷老实的技术大牛,可能正在偷偷给视频主播打赏飞机。你最好的闺蜜可能正在和你男朋友撩骚,而男朋友给你买的礼物,可能是促销的时候,商家还送了一件……
按下锁屏键,我们用谎言维系着自己想要的人设,输入开机密码,虚拟世界里有更真实的每个人。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只要打开他的手机,比起雇佣私家侦探,这样的做法简直直截了当。
因此,意大利版《完美陌生人》的出现,简直是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次完美的冷反思。至今已经翻拍7个版本,也说明手机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不少观众都能在网上看到至少4个版本的《完美陌生人》,在这种情况下内地要怎么翻拍?
影片在国内翻拍最难的不是本土化,而是本土很难找到合适的演员。要至少这种现实题材的电影,很容易让人想到这些演员的现实状态。bbh?ym?lxl?zyq?很多演员要么出轨、要么离婚,还有人设崩塌的、放飞自我的。别说演好电影了,电影里的手机绝对能炸开他们的社会话题。
所以,在第一次看到这个阵容的时候,我总觉得演员之间没什么化学反应,想来可能是这个题材,很多演员都很敏感吧。好在最终这几个演员的表现惊喜大于预期,很好地完成了几次非常强的戏剧冲突。看来国产电影需要有大量台词戏的时候,只能靠话剧演员来拯救了。马丽,代乐乐,田雨,乔杉,都是话剧演员出身,对这种台词量极大的戏,还是能轻松应对的。
很多人都以为,有乔杉出现,他肯定是那个死gay本人了。可是电影给他的角色让人很意外,而且他在片中承担了绝大多数喜剧笑点。乔杉真是个很厉害的演员,想想在《缝纫机乐队》里,大鹏不再搞笑,乔杉成了电影的喜剧担当。
原版叫《完美陌生人》,内地版英语片名叫《杀死手机》,可见影片很巧妙地偷换了概念。原版想说的是在手机下面隐藏着陌生的我们,内地版则弱化了反思,突出了手机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手机来达到的猎奇观影效果。或许是为了过审,电影里穿插的许多段落,让手机承载的情感更加复杂了。深夜和海外留学的男朋友视频、通过手机直播养育残疾的弟弟,用手机录下自己的遗嘱……手机也不一定是手雷,还是人们传递情感的纽带。
关于本土化,这部电影真是让我三观震裂,不服不行。这样一个已经拍了六七个版本的电影,拿到国内你会怎样改编?你或许会按照原著的精髓去做加法,但这样总会让观众不自觉地与原版对号入座。这部电影只是拿了原版的设定和概念,在故事上则根据国内的情况完全原创。大概是从第五分钟以后,我就放弃了和原版对号入座的想法,直接进入故事当中。
国内电影在做翻拍的时候,没有例外,都要遇到“本土化”的问题,有些电影在本土化方面,把服化道做到了极致,很有代入感;有些电影在台词剧情上加入了“学区房”、“高考”这些符号,虽然不惊艳但也足够讨巧;有些则在演员方面下功夫,老戏骨齐上阵,演技不输国外原版。
原版故事只发生在一间屋子里,带有一些实验性质,但在《来电狂响》里,空间被打破,也加入了许多新的角色。一方面,这些小故事的加入让原版紧张刺激的节奏和悬疑感被打破,但另一方面,这些角色的加入,让更多观众有了代入感。手机并不是手雷,它承载的内容是多元的,不管是哪种,都能在电影里找到你熟悉的感觉。
片尾字幕升起的时候,旁边出现了一些关于手机的新闻素材。联想到影片开头监制是张一白,我瞬间对电影的好感度打了六折,这种在片尾加现实素材的行为,从《将爱》到《匆匆那年》,从《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到《后来的我们》,早就用烂了,求求张导,以后能不能不要再用了啊?
不管怎样,这片子肯定又要大卖。
彩蛋1:霍思燕演的角色,和手机网友玩真心话大冒险,对方让她不穿内衣,可是明明全程都是穿了内衣的啊!
彩蛋2:交换照片的那段,乔杉说他公司有个模特在拍广告的时候,为了迎合甲方,每天晚上都发一张性感照片。这个剧情发生在《情圣》里,克拉拉扮演的模特因为拍平面广告认识了肖央。而《来电狂响》里,那个发照片的正是克拉拉。
彩蛋3:戴戴的离婚,和贾迪是有关的,在原版里有这样的关系,但在内地版里,贾迪来到厕所说了一句:还真离婚啊。推测由于片长问题最后减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