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某种现状的常规做法是正面施压迫使其改变、直接改造,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间接改变、影响,向对方展示好东西是一个办法,比方说 对方懒惰,可以向其展示勤劳的好处,长期坚持,潜移默化,可能会有效果,比方说 对方习惯于使用某种旧工具,向其展示新工具的便捷高效,可能会有效果,比方说 对方长时间陷于某种不美好的思想或情绪中,借由子女或者某些场景向其展示某种思想的好处,可能会有效果。
农村修建公墓的两个思路,1、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化整为零,具体做法是:(1)新老结合,尽量利用现有墓地的空地,不足的统一集中规划安葬点,(2)现有的合葬墓,已经建好的,应当允许采用旧制(土葬)安葬,现有的墓地,已经建好的,就利用起来,2、统一规划,集中安葬,可以以村或者乡镇为单位布置集中安葬点。
工程监理的作用是督促施工履行合同,不同规模的工程、不同的施工单位履约能力不同,基本上,工程越大,施工履约能力和意识越强,工程越小,施工履约能力和意识越弱,工程监理在这场角力中耗费的力量与施工的履约能力和意识成反比。在巨型、特大型工程中,工程监理只需要查缺补漏就可以做得很好,在大型、中型工程中,工程监理需要与施工反复角力,才会/可能朝合同、规范的方向挪动,在小型、微型工程中,工程监理拼尽全力也难以有效转变局势。
属相、八字、星座
这个东西是有一套理论的,也是有一定的统计数据支撑。不过,这是不可靠的,统计上也不可靠,有相关关系,但没有因果关系,相关关系并不强。
比方说,你也可以发展出一套理论。用出身(农村或城市,穷人或者富人家庭)、身高(高于或者低于平均水平)、外貌(美或者丑或者一般),就这几个因素,做点统计,就可以建立一套理论来预测人的未来发展前景。
先初步建立理论,拿着去用,去忽悠,不足之处再修改、完善。计算机领域不也是这样吗,写出程序、测试错误、修改完善、投入使用、根据反馈,修改升级。古代的那些理论也不是在一个人手上就完成了,可能也是经过很多人、很多代人的发展,完善的。
你不是需要所有人都相信,你要相信,总有一撮人会相信,只要有人相信,就会有更多的人相信。谎言说了一千遍就变成真理,这是传销的原理。
谈写作
古文方面,专业和业余两方面你都可以搞起来,开公众号写小作文就是业余。
季羡林老先生利用业余时间写出300万字的散文,对他来说这是一种娱乐消遣,没想到效果还不错。
有的人,惜墨如金,要求每篇都是高质量的;有的人,有想法就写,有的写的很好,有的不咋地。这是两种不同的选择,大部分人选择后者。
写,你可以是严肃认真的态度写,至于别人喜欢不喜欢、写的好不好又是另外一回事。
历史学家黄侃说在50岁以前不写书,因为他觉得积累不够,写出来是垃圾。没想到天不假年,真是个悲剧。
我的看法是,想写就写,管球他的,先写出来再说,有个初稿,以后修改或者重写都可以。
【百字人生】老方的人生:时年50岁,没有到过本地的州市,到隔壁县城的乡镇是绝无仅有的旅行,讲起这段历程,眉飞色舞,如数家珍,那是一生中少有的高光时刻。小学毕业,回家务农,种庄稼要人背,没有马来驮,路不通,村子与村子是一个孤岛与另一个孤岛,所有的道路都要靠脚步丈量,年轻的时候,会约上几个小伙伴到邻村参加节日活动,见见小姑娘,这是为数不多的长见识、交流的好机会,年纪大了,越来越不愿意到处跑,安静地呆着就是最舒服的状态,像一只暮年的狗。最近这10年来,交通方便不少,出门有摩托车和班车,收庄稼有三轮车,要人背的活计还是有,比过去少很多,不用那么辛苦,也可以维持过得去的生活,这是一种幸福。老方没有结婚,像村里不少的大龄单身一样,这辈子大概就这样孤独终老,再过些年,他的母亲也会驾鹤西去,家里就只有他一个人。有时我们打趣他,去看看那谁谁谁,说不定能成,他也有这个想法,有没有动心思就不得而知,和他同时代的人,单身的原因要么是家中兄弟姐妹太多太穷,要么是遇到别的困难,我没多问,也没有旁敲侧击打听的兴趣,总之,老方现在是一个人,将来很可能还是一个人,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好,也有一个人的不好,上次他去县城做手术,不知道他怎么在病床上度过,大概会比较难,毕竟是一个人,还好是小手术。老方长年埋在土地里,辛辛苦苦种庄稼,踏踏实实喂牛养猪,恭恭敬敬地侍奉老娘,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波澜壮阔,没有曲折起伏,一生都在这团转团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