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志良
九甸峡
九甸峡有山青、水秀、鱼美、甘露之“四大宝”。
初进九甸峡是二零一三年七月。
一
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发生了6.6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区大量公路桥梁受损,民居化为瓦砾。受灾较严重的是县道090线岷县至堡子段公路,这段公路穿越川都村古城电站水库,地震致使120米路基整体垮塌进水库,给救援工作带来巨大挑战。震后第一时间,应省交通运输厅命令,我和甘南公路局工程处及临潭公路段的抢险队员前往震中抢险,与定西公路局等地的抢险队员一道,昼夜不停抢修完川都古城水库垮塌公路后,我们又马不停蹄赶赴另一个受灾严重的灾区——甘南州卓尼县藏巴哇镇石达滩、花滩、车路沟村、上下巴都村、圈滩沟村及九甸峡一带抢修道路,而这里也是生我养我的故乡。
在这场大地震中,老家很多群众的房屋受损严重,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家园化为尘埃,万幸父母平安。
在雷雨交加的雨夜,抢险队员赶到藏巴哇,高强度作战加之风餐露宿、昼夜兼程,大家已是舟车劳顿、疲惫不堪,在极其困顿中,四下寻找避雨、暂居之地。好不容易找见一处废弃的公社办公房,而做饭果腹又成了大问题。就在大家饥肠辘辘之际,浑身湿透的父亲手提几十个白面油饼和青菜,步行前来慰问抢险队员。看到父亲浑身泥水的那一刻,我泪水潸然。那是他和母亲在倒塌厢房的废墟中抢出来的白面、清油和蔬菜,在道路不通、救援未到,最需粮食的时刻,那是他和母亲的“救命粮”啊。
“大家都饿了,赶紧将就吃点,不够了今晚回去让你妈多做点,明天一大早多带些来。”父亲打着冷颤又匆匆消失在了滂沱大雨中……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抢修完通往石达滩、车路沟、上巴都村、圈滩沟村一带受灾公路后,疾驰公路受灾最严重的九甸峡库区滑坡公路抢险。在九甸峡湖畔,我们一干就是大半月,在艰苦的抢险中也览尽了九甸峡之美。
二
九甸峡位于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藏巴哇镇,这里曾是岷州卫后土司与会川赵土司之接壤地。藏巴哇镇及东北部巴都、恰布、柏林、石达花滩一带为岷州卫后土司、番僧司后氏(岷州卫土指挥使后氏、岷州番僧纲司国师大智法王班丹扎释后氏)辖地,包舍口、桥道堡、柳林一带为会川赵土司辖地。这里曾经出土过北宋古钱币及各色陶片的古城址,也是后凉五屯护军中石门扩军迹址和宋王韶进军洮州时设的军事重镇。洮河北侧的峭壁上刻有九巅峡摩岩石刻群,上面凿有一个个方形的石孔,那是古栈道遗迹,今天栈道遗失散尽,留有空孔,在峡内岩壁上修建栈道的石刻记录、捐款人及所捐银两数目仍清晰可辩。
淹没于丛林中的清康熙三十四年所立之岷州卫后土司与洮州卫界碑至今全存、字迹清晰。境内有纳路寺、牛营寺等藏传佛教寺院,还有柏林、巴都、恰布、石达滩、侯旗、大山等优质天然牧场,境内最美的要数峡长十余公里的九甸峡风光了。
这段峡谷,差点让父亲葬身鱼腹。一九九二年冬,我大哥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卓尼县康多乡一偏远的村小任教藏文老师,那里曾经人烟稀少、密林纵横、交通闭塞,父亲安顿好大哥后回家途中抄近道,走了九甸峡古栈道一带的羊肠小道,小道位于数百米高的悬崖峭壁上,一旦走入,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因为连转身都困难,数百米悬崖下是怒吼的洮河,那一刻他满脑子都是下一秒是否葬身洮河的胡思乱想,大脑一片乱麻中走完这段险途后发现浑身棉衣被冷汗浸透,在路尽头的一户远亲人家连喝三壶开水,对方告诉他:“那路,连熟悉路线的放羊娃都不敢走,你胆大的飞呢!有好生的造化才走过这段鬼门关。”
甘肃公路博物馆建馆之初,需要九甸峡摩岩石刻群及古栈道遗址照片,我曾跟随父亲一同前往拍摄。在悬崖峭壁上,看着脚下流沙在沙沙作响中急速滚入碧绿的九甸峡洮河中,我的脚不由自主地发颤,眼前的小路也变得模糊不清,后来干脆退回来,给当地一经常走此路的六十来岁的大爷五十元钱,教会他使用相机后前往拍摄。就在大爷前往拍摄后,我后悔没有拦住他,生怕他也滑进深不见底的洮河,那该如何面对他的儿孙?好在老爷子安然无恙返回,而且一顿乱拍,拍了好多九甸峡摩岩石刻群及古栈道遗址照片,令我感激不尽。得知是公路博物馆所用照片后,他死活拒绝收费,把五十元钱也退给了我,令我钦佩之余抱憾至今。
洮河水聚坝而成的九甸峡水库便是九甸峡最美的一段了。主库坝位于包舍口、严子坪、桥道堡一带。我的老家上巴都村和九甸峡库区属同一个乡镇,两地相距十八公里。这短短的十八公里路,二零一三年是我出生二十八年后首次踏足。当然有的同龄人在藏巴哇镇读过初中,也游览过九甸峡风光。而我父母为了我们兄妹五人的学业,历尽千辛万苦送我们去县城最好的中学读书,自然没有机会去藏巴哇镇西侧的九甸峡了游览了。
我曾享受过天涯海角的大海,游览过如诗如画的西湖;也曾徜徉于山清、水秀、洞奇、石险的桂林山水及巍峨壮观“五岳独尊”的泰山;我曾攀登过素有“黄山之奇、桂林之秀、泰岱之雄、华岳之险、西湖之美”的武夷山,也曾游览过“金色三峡、银色大坝”之称的“三峡明珠”三峡大坝,却第一次看见九甸峡这样的山、这样的水。
波光明月两相和,水面无风镜未磨。遥望九甸山水翠,恰似巨龙来饮水。初见九甸峡的山水,令我无比震撼、无比感动,未曾想穷乡僻壤的家乡,竟有这般艳丽、这般妩媚、这般楚楚动人的湖光山水。
九甸峡的水深不见底、绿如翡翠、静若平镜;九甸峡的山峰峦叠嶂、嵯峨黛绿。建坝聚水前,那一座座层峦耸翠、巍峨挺拔的群山,此刻静静地淹没在水中、浮在水面,似朵朵芙蓉出水。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像初露头背的鳄鱼,有的像沙漠狂奔的群驼,还有的神似一颗鲜活的牛心,一座座绰约多姿、千变万轸。
在包舍口村一带的湖面上,星罗棋布成千上万个银光闪闪的小框,你会忍不住惊奇地多看几眼。那是渔民的网箱养鱼场。一条渔船轻划于水面,船上的老人在拾掇杂物,一条土狗孤独地望着远方,时不时寂寞而自由地吠叫几声。令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千古名句之仙境。这网箱养鱼面积达四个足球场大小,年产值据说达四千多万元,成了当地渔民致富的“银箱子”。网箱养殖最多的要数中华鲟及虹鳟、金鳟鱼、黄河鲶鱼等冷水鱼。
峡谷往来人,但爱峡鱼美。如你游览于九甸峡的湖光山色,一定要和家人一起尝尝九甸峡的鱼,或者干脆来顿全鱼宴。这儿的洮河水清澈干净、碧绿如玉,养出的鱼肉又嫩又鲜,吃起来又香又滑还有嚼劲,其味之鲜、价之廉超乎你的想象。来九甸峡,就是一次如梦的约会,你一定会感受到“生酒鲟鱼脍,边炉蚬子羹。”的惬意,一顿全鱼宴下肚,一路的劳顿困倦瞬间烟消云散。
藏巴哇的风光如诗如画,是极少有浓厚商业气息的全免费自然景区,她有着九寨沟的钟灵毓秀,也有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当你晚上徜徉于藏巴哇的街道或乡间当归、党参田埂,在淡淡的当归、党参药材味中,满鼻子都是素有“空气长寿素”之称的负氧离子,氧气十分浓厚,是天然洗肺养生的好去处。如果你有雅兴,干脆在这里来套老宅子养老度假也是最好不过了。
三
九甸峡之第四“宝”,要数其享誉全国的“甘露”之恩泽了。
一九五八年二月,甘肃省确定了引洮河水上董志塬的计划。董志塬位于甘肃省中南部,在泾河北岸、马莲河和蒲河两大河流之间。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块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中国黄土高原看陇东,陇东黄土高原看董志塬,而这里最大的发展瓶颈便是缺水。缺水地区的群众家家户户修了“罐罐窖”收集雨水,娶妻嫁女要看对方有几口水窖,水窖的多少成了衡量贫富的砝码。然而,遇上大旱,往往是一桶窖水半桶泥,人们只能喝小溪里浑浊的苦咸水,难以下咽的苦咸水只要喝一口,舌头就发麻。
一九五八年六月,引洮工程开工典礼在岷县古城举行。工程采取“边测量、边设计、边施工”的建设方式进行。
十七万建设者高举着“水不上山不回家”的保证书,在洮河畔向世人宣示了中国人改天动地的决心。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一些人水土不服、吃不上饭而魂归洮河畔,最终因技术和条件、资金的限制,被迫于一九六一年六月停建。苦甲天下的黎民百姓把水看成生命,视洮河水为“甘露”。
甘肃会宁籍诗人牛国庆的一首《饮驴》把盼望“甘露”之心写出了灵魂。一句“我的毛驴,村东头的那条小溪能苦死蛤蟆,你去喝一口吧,只是再苦也别吐出来”,怕驴子埋怨主人给不了一口干净的水喝,又来了句:“生在个苦字上,你就得忍着点,忍住这一个个十年九旱,至于你仰天大吼,我不怪你,我早都想这么大吼一声了!”就这么个自然条件怪谁呢?最后一句直接让人看了泪奔:“只是天上没水,再吼,也无非是吼出自己的眼泪,好在满肚子的苦水。喝完了我们还去种田 ”,说到这儿,连驴子也深感无奈了。
比盼望九甸峡洮河水“甘露”恩泽的黎民百姓更着急的是甘肃省的历届党委、政府。
一九九二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再次将引洮调水工程列为扶贫开发重点项目。终于在二零零六年七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引洮工程建设项目。这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由九甸峡水利枢纽及供水工程两部分组成,先后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包括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数百个乡镇,三百余万人受惠。
为了九甸峡水库建设,更为了陇中几百万黎民百姓喝上甘甜的洮河水,藏巴哇人流干了故土难离的泪,舍小家顾大家,背井离乡远迁河西走廊。那一片片祖祖辈辈扎根的家园,就这样淹没在翡翠洮水之下。在这场中国西北地区史无前例的引洮移民浪潮中,藏巴哇和洮砚人无疑是付出最多的,他们强忍割舍家园的痛,咽下骨肉分离的泪,为百万饥渴的陇中儿女送去了甘甜的洮水甘露。
二零一三年二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时专程来到引洮工程工地实地考察,他在现场嘱托,“把这项惠及甘肃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圆梦工程、民生工程切实搞好,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百万陇中人民翘首跂踵的九甸峡洮河水,如同等待一个千百万年的果,枯苗望雨般迎来了九甸峡洮水之恩泽“甘露”……
(2021年3月3日作于甘肃玛曲)
作者简介:
后志良,藏名后·道吉尔甲,1985年生于偏远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柏林乡(现在为藏巴哇镇)上巴都村,先后供职于迭部公路段、甘南公路总段,2009年起曾任甘肃省甘南公路总段宣传教育科副科长,甘南公路局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现任甘南公路局玛曲公路段书记。
先后在《飞天》、《人民文学》、《青年文学》、《星星诗刊》、《小小说》等期刊杂志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千余篇。小说《阳坡村的爱情》、散文《母亲的手》、《阿妈的背篓》、长篇诗歌《高原公路人》等多次获奖。近两年来撰写了短篇小说《拉毛的梦》、《窗花》、《瓜王明》、《那片草原》、《狼毒花》等,散文作品《色难》、《上巴都的腊肉》、《山路弯弯》、《走进茂县》、《玉树救灾的七天七夜》以及大量的散文诗,深得网友喜爱。擅长乡土文学及纪实,文风朴实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