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需要,我们该怎么做?我想就是主题中说到的,从“议”开始,这个课题要求的核心内涵就是要求老师要尊重学生,端正学生观,把学生当人看,不是用学生成绩的提高当成是晋升职称,获得奖金的筹码。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觉得做教育就像种菜一样,每天清晨散步期间到菜园子看看蔬菜的长势,有没有病虫害,缺不缺水,需不需要施肥等等。只有在这种调研的情况下,才能打有把握之仗。生就是 教育改革波澜起伏,新的信息和理念需要一线教育工作者积极学习并在实际工作创造性的执行和实施。学好、悟透对教育的新认识是实施的前提,如果又把新课程改革拉回到原先的认知的结构中去认识,那么就会走老路,说老话,做旧事。如此下去,教育改革的理念再先进也白搭,反而不会被民众接纳和认可。就如近期看到的一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退休后对教育的大反思》,里面说到了自己应该如何实施教育,认识到了自己过去的一些错误做法。我就很纳闷:这些经验和错误做法为什么在退休之后再去告知于众?为什么不能一边工作一般反思,一边剖析和展示自己的错误做法?一来可以给自己刮骨疗毒,二来还可以警示众人。特级教师吗,影响力还是有的。不像一线草根,人微言轻。
2018-04-1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就如近期看到的一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退休后对教育的大反思》,里面说到了自己应该如何实施教育,认识到了自己过去的一些...
- 我建议所有的父母和老师,不要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尽管它是一个暂时无法改变的事实,而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孩子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