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是师生心与心的对话,情与情的交流。倾听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接纳,鼓励与赞赏。学会倾听,是教师的一门技术、一门艺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职业知觉。
教学中只是一味的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而教师自己却对学生的发言不耐心去倾听,不加以辨析,又怎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又怎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呢?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不加辨析,盲目鼓励,看似对学生发言的尊重,实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没有倾听,哪有交流?没有交流,学生怎么会进步?新课程虽大力倡导“人文关怀”,但我们为师者也不至于对学生的错误回答视而不见,一味的不假思索、不加辨析就盲目赞扬呀!
一、要倾听学生的“疑问”。
老师首先得注意聆听学生的发言,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当你在欣赏他的同时,也教会别的学生欣赏了。提一些可以引导学生争论的问题。树立榜样.我想每个班上肯定都存在"一语惊人"的小孩,一定要保护这些孩子,因为他们的语言往往可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而且在此基础上教师一定要总结,要引导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二、要学会“静候”。
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一些学生的语言比较烦锁,此时教师往往会打断学生的发言,给学生以提示,引导他用简洁的语言来回答。但教师这样做会让学生失去说话的兴趣和回答问题的信心。因此,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好是坏、是对是错,教师都应专心听完再给学生正确引导。这样,学生才会在对话中展现自己的个性。
三、要倾听课堂中的“杂音”。
倾听其实就是让教师放下架子,用温暖的笑脸去面对学生。叶澜教授说:“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学习中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也会存在着差异。对于学生独特的体验,教师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这样,学生才敢加入到对话的行列中来,才会在对话的过程中说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展现自己的个性。因此,教学时,教师面对这些“杂音”要学会真诚倾听。
作为教师,如果能够坚持倾听自己心底发出的声音,并且对这些声音进行归纳、总结,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那样的课堂必将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