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zhuī)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有做“功成身退”。
办事要求圆满完美,不如停止不干;刀刃捶锻的尖锐锋利,其锋刃不能持久; 金玉满屋,没有人能保得住,富贵而傲慢,是自取祸殃,功成身退是自然规律,符合大道。
物极必反:事情发展到极端,必然走向自己的反面,要遵循天道损益的规律。一个人内心要知足知止,待人接物要谦虚退让。就以水为例,盛在器皿中不能够太满,否则将会溢出;再以刀锥等器具为例,能用就行,如果磨得太锐利,锋芒太露,就会折断。
为什么说物极必反呢?难道就没有例外吗?答案是干脆的,物极则必然会返,不会有任何例外,如果说某种事物已经相当好了,而还在继续变得更好,那只能说明他还没有达到“极”的状态,一旦达到了“极〞的状态一定是会走下坡路的,为什么会给出如此答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这就是事物存在的有限性。凡是我们能感知的事物,都是有限的存在,他们都有出生的那一天,同样也会有死亡的那一天,不会一直没有终点的存在下去,所有的事物,都会有一个发展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会有巅峰,会有低谷,走过了巅峰,必然就是低谷。 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是燕子换了巢,而是那里的人家换了门庭。
五代更替:唐玄宗李隆基,开创开元盛世,然晚年沉于声色,遂有安史之乱,唐元气大伤,此后一蹶不振,不复往日辉煌。各镇节度使拥兵自重,各霸一方,几成周室东迁遍地诸侯之局面。黄巢起义后更是名存实亡,曾参加黄巢起义后降唐之朱温废唐皇李柷,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梁,建都开封,开启了53年的五代时期。朱温二子朱友珪杀其父进帝位,6个月后被其三弟朱友贞逼迫自杀,11年后李存勖攻入开封建立后唐,朱友贞自杀。3年后,后唐庄宗李存勖被杀,其父李克用养子李嗣源即位,是为明宗。明宗病重期间,其子李从荣,怀疑父亲已死,带兵入宫企图篡位夺权,未果被杀。明宗病故,子李从厚即位。第二年其父李嗣源养子李从珂发动兵变,杀掉李从厚自立为帝。两年后,其养父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借助契丹攻入洛阳,李从珂自焚而死。石敬瑭建后晋,将幽云16州赠予契丹。石敬瑭死后,其侄子石重贵即位,与契丹开战,经过5年交战,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攻克开封,将石重贵囚压到北方。在契丹与后晋的交战过程中,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于947年在太原称帝,国号为汉,第二年即病死,年幼次子刘承祐继位,是为隐帝。隐帝为重臣所欺,密令铲除枢密使郭威,机密泄露。郭威杀隐帝建后周。954年,郭威病逝,柴皇后的侄子,也是郭威养子的柴荣继承皇位,即后周世宗,在位6年,口碑较好。959年世宗病亡,年仅7岁的幼子柴宗训纪立为帝,次年即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代周自立,改国号为宋,宣告五代十国终结。重新统一后的宋王朝,其疆域已远不及盛唐时期领土,特别是在辽阔的北方,先后有辽、金两个强大的政权与其对峙,从某种意义上讲,宋朝所统一的只是半壁江山。
梁唐晋汉周5个朝代,共产生了14个皇帝,而在这14人之中,被杀掉或被迫自杀的皇帝就有7人之多,正所谓得江山,易守江山难。老子讲,“金玉满堂,莫之能守〞,一旦当上了皇帝,自己所拥有的又何止是金玉满堂呢,但是得到了之后,就能够长久的守住吗?老子的一句“莫之能守”,难道不是很值得深思的吗?
哎呀,累死了,还有好多好多…不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