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是小墨的资深铁粉了,从深夜书桌到日记号到日记圈再到吸血鬼训练营,一路追随。这一路上,不仅有我对小墨始于才华终于人品的情感增益,也有我个人境遇的起伏挣扎,更有认知重塑的撕裂般成长。虽素未谋面,互动也不算多,但小墨却是我人生至暗时刻的贵人,她的文字和人生经历给予我的温暖和精神滋养足以照亮脚下的路,让我更从容地走向未来。小墨之于我的这场遇见可以说是恰逢其时的雪中送炭。
(一)初见才华惊艳。
初识小墨惊艳于她精准的文字表达才华。当时因某个公号的推送,偶然间加到深夜书桌读书号。加过后才发现,它真不愧为读者公认的“小而美宝藏号”,这里的每一篇读书长文,都很惊艳:思考视角独到,文字表达精准犀利,不仅有基于书本本身的思考见解,更有超越书本的成长启发、能力生成和对现实人生的实操指导,甚至光看文章标题就可以窥见一斑,比如《<人间失格>:一个不快乐的人,写了一本不快乐的书,我读到的却全是自己》、《红楼梦还是那个红楼梦,我已经不再是那个我了》、《<喜宝>:如果不择手段的人偏偏有好下场,我们该如何自处》、《<红玫瑰与白玫瑰>:恋爱商高的女生和恋爱商低的女生,区别到底在哪里?》。
最震撼我的是一篇张爱玲系列主题阅读写成的文章《没人追的女生和很多人追的女生,人生际遇会有什么不同?》。这简直就像为我这样身材娇小、长相不起眼、有一帮好兄弟但异性缘却寥寥的女生量身定做的。这个姑娘也太会了吧,她怎么能把这种因容貌自卑得不到外在的爱慕和优待,只能转向自身求自强的隐秘心理,刻画得如此传神到位,这也太过瘾啦。
在深夜书桌阶段,我对小墨更多得是对其读写才华的欣赏,是对其精准表达能力发自内心的感佩,这也是一个普通读者对一个文字高手的惯常仰慕,仰慕之外,我们之间又隔着可望不可即的距离。在我心中,这样的高手像教科书一样,是用来学习膜拜的,又怎么会和我一个普通读者的生活产生交集与遇合呐。
(二)再见雪中送炭。
走近小墨,情感羁绊加深是因为日记号。彼时正值我人生多事之秋,一腔真心错付、买房经济重压、父亲手术、工作人际关系盘根错节处处掣肘,我过去三十年形成的真诚善良价值观被震得粉碎,我不知道如何面对曾经熟悉的亲人,不知道如何打开工作人际困局,也不知道如何自处,如何孤身一人在一座陌生的城市找到自我的价值和归属。在那些看不到希望的日子里,读小墨的日记号是我每天睡前必做的事。日记号看起来不起眼,就像一盘再普通不过的家常菜,但是字字句句出于本心,真实养人, 为我抑郁封闭的小天地打开了一个缺口。如果说深夜书桌是展示小墨读写才华的舞台,那么日记号就是深入小墨情感世界和人生肌理的大后方,给予我扎扎实实的精神滋养。
我喜欢小墨,不仅仅因为她是小墨,不仅仅因为她的读写才华;还因为在她身上我看到了自己,那些未被看见与善待的童年经历、那些带着创伤的含泪奔跑、那些高敏感共情的快乐与内耗,那也是真真切切的我啊,小墨就像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更因为这个浑身野心、生命力活泼泼的倔强姑娘,用贪婪的求知欲和生生不息的自我迭代成长活出了我想成为的模样,那清澈的眸子,那犀利的笔锋,那沉浸于书香的专注,那热辣辣的悲悯,那一颦一笑的阅读感染力、那家常小儿女的雀跃与烦恼,无一不在告诉我:当一个人找到一份发自灵魂的热爱时,整个人将绽放出怎样夺目的光芒。这光芒或许可以带来名与利,但又不止于简单的名与利,这本身就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所在啊。日记号中这些质朴又鲜活的文字就像一束光,照亮我暗淡的生活。
同样内心敏感真性情,同样出身农门,同样带有原生家庭的诸多创伤,看到小墨那么用力地生活,看到她带着创伤却一直努力地向前奔跑,我会觉得自己并不是孤单的一个人。哪怕素未谋面,但小墨给予的精神滋养和能量已经带给我很大的心理安慰,如果不是小墨的日记号,如果不是随后加入她的日记圈每天坚持写日记,我可能还没有从两三年前抑郁封闭的状态中走出来。也是因为日记圈,我还认识了一大波有情怀有上进心的小伙伴,像积极鼓励我加入日更铁三角的小桂子,像有情有义的深情大男孩青泊,像文笔灵动笑靥如花的老乡吕秀才,像行动力超强的小提琴创业者婷婷,像学习能力强人又热心的炜炜,等等,从此,我不再封闭在一个人的小天地,我的世界开始有了光亮和同行者。
至此,小墨的日记号之于我,就不仅仅是相似的成长经历和高敏感特质引发情感共鸣的平台,它还是疗愈我抑郁状态、打开我生命缺口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我和小墨虽素未谋面,但她却是陪伴我走过至暗时刻的挚友和导师,这就是小墨文字的力量。毕淑敏说:“生命必须有裂缝,阳光才照得进来”,我何其有幸,在人生最暗淡的时刻能得遇小墨这位人生贵人,这份雪中送炭的遇见足以照亮脚下的泥泞,让我生长出拥抱未来的勇气。
(三)三见传道受业解惑。
现在我的精神状态渐渐恢复了,开始有一些心力来思考规划自己的未来时,小墨的吸血鬼读书训练营又恰逢其时地上线了。这正契合了我想通过阅读输入来提升自己的精力管理水平,并突破写作总是局限于琐碎日常的困境需求。我想成为机关能立得住的笔杆子,给自己的职业选择多一个有门槛的选项;我想用写作变现减轻一些现实的经济压力,让日子过得更滋润一点;我也想用阅读写作来滋养守护好自己的精神世界,让自己活得有根有源有生命力。这一切都需要有科学方法的指导,而我亲爱的小墨又一次雪中送炭,且是授之以渔地教授阅读方法,而非急功近利地写作速成。是呵,写作不过是阅读下的蛋,阅读搞好了,又何愁不能下笔如有神呐。
如果说初识小墨的深夜书桌阶段,我对小墨的读写才华是感性的认识和欣赏,那么在决定加入小墨的吸血鬼训练营的时候,我的认知已经过现实功利的考量,我需要的老师不仅是一位好人、能人,更重要的是她的读写才华要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已经结出有说服力的变现成果。而小墨恰恰是那个有能量有策略能用读写成果变现,切切实实改变了自己和至少一家三代人命运的人。小墨靠职业读书实现人生梦想,靠读写才华白手起家攒够杭州这样准一线城市的房子首付,作为从农村出来只能光脚奔跑的城一代,她做到了上可让老人没有后顾之忧地含饴弄孙;中可让自己在杭州扎根落户,过上物质精神皆富足的中产生活;下可让自己的女儿一出生就是知识的豪门,而她本人就是女儿的豪门后盾,出色的读写才华、超强的学习及变现能力就是小墨的教育密码和武器。像小墨这样靠自己读书写作的手艺和一技之长吃饭的人,有根基,活得扎实,让我从骨子里感佩,而我也特别渴望成为这样的人。
追随小墨的这些年,我知道她的读书方法都是自己稳扎稳打,通过大量主题阅读再亲自反复实践摸索出来的,我相信这一套方法论是科学的具有普适性的,能够为我所用,当然普适性可复制不代表可以一成不变的照搬,而是对标小墨这个榜样先模仿再优化,最后摸索出自己的一套读书方法。六月一个月的课程上下来,认知不断地被超预期刷新。原本我只是希望获得方法论的指导,小墨却给予了道术器三个层面的惊喜。
第一个层面是“道”的心理震撼。这也是我在训练营最大的收获,即阅读的终极意义是为梦想赋能,要主动做到将阅读和梦想结合起来。像《觉醒年代》中的革命先贤们就是将如饥似渴地阅读国外新思潮和改造旧中国探索新出路的实践结合起来的典范。
没上课之前,梦想对我而言是个奢侈的词,工作扯皮、人情世故、父母养老、房子月供、大龄择偶等各种现实的琐碎磨去了曾经想要的诗和远方。每天驱动我的是生存焦虑,我甚至都忘记自己还有梦想这回事了。因此,我的阅读是野生的、随意的、清一色指向文学作品的,缺乏明确的阅读动机,阅读于我最大的意义就是为琐碎的日常找一个出口,或者说它是我逃避现实的避难所。而对阅读之于梦想人生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样的严肃命题,我从未认真思考过。虽对工作现状不满,但又被死死定在对现状内耗的漩涡里,向上精进没有心力和抓手,向下沉沦又心有不甘,天天被这种上下动弹不得的状态都快要逼疯了。
上课之后,我认识到阅读不光是为有梦想的人赋能的,也是为暂时还没找到梦想的人赋能的。小墨说:不光实现梦想需要努力,找到梦想也同样需要拼尽全力。这就从思想上为我减轻了心理压力,原来暂时没有清晰的梦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停止探索,放弃自救,关闭了通过阅读汲取养分来为人生寻找更多可能性的大门。在人生方向混沌不清的迷茫阶段,完全可以通过阅读人生规划、心路历程、人物传记这一类的书来启迪心智,找到可以为之奋斗的梦想。
于是,我开始以终为始,追问自己的长期和短期阅读目标的动机是什么,长远来看我想成为像小墨那样可以靠阅读写作来养活自己的手艺人。而眼下最迫切的短期目标是我需要进行科学的精力管理,为接下来的换工作备考提供一个精力充沛的状态。我想换个跟文化文字相关的岗位,工作环境积极向上有情怀一些,而不是为了一份收入还可以的工作像现在这样各种打杂,大部分精力被动用于消化工作环境的戾气而不是业务精进。
通过追问长期和短期阅读目标的动机,我愈发明白阅读之于一个有选择的人生的意义,正如龙应台对儿子安德烈说得那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为了实现阅读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赋能,我开始将这些阅读目标写下来,并制定短期目标即精力管理主题阅读书单,目前已在阅读中,并结合实操来确定适合自己的精力管理模式。现在长期目标存在的问题是想成为写作手艺人的大方向确定了,但朝哪个细分领域发力还不清楚, 像小墨的长期阅读写作目标定位是个人成长精进类,这个就非常明确,而目前我的现状是长期目标的具体努力方向比较混沌,短时期之内也不可能想清楚,所以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绕过去,把当下最迫切的精力管理主题阅读先做起来,扎扎实实写读书笔记并实践优化,为今年短期的备考换工作目标助力,同时通过四种不同层次的读书笔记积累写作经验。路是越走越清晰的,长期目标发力的细分领域,除了要借力阅读,也会因将阅读获取的知识学以致用,扎扎实实地解决当下的难题,突破自身成长的痛点,而逐渐水落石出,得出一个越来越清晰的答案。小平同志说: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同样,个体成长突破遇到的困境同样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得以解决。
第二个层面是“术”的系统学习。即如何高效阅读的一整套方法论,这一整套方法论的核心首先是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和流程,其次要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再次在搭建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最后是能够根据自己搭建的知识体系,学以致用,用阅读指导行动,助力梦想,甚至是改变世界。
上课之前,我是没有阅读流程的,读书的时间地点也是不固定的,想到了读一下,没想到或忙忘了就算了,随意性较大。同时,阅读获取的知识是碎片的零散的不成系统的,不光用的时候调取不出来,还会因为各种混乱的观点在头脑中打架而造成严重的心力损耗。此外,阅读思考的层次流于表面,缺少寻根究底的独立思考能力,不知道独立思考的路径流程,经常陶醉在获得新知的快乐中而忽略了思维的懒惰。最不可取的是,书读了以后就放在脑后了,缺少为我所用的主体意识,理论和实践脱节严重。
上课之后,我借鉴小墨的阅读流程,制定了自己的1.0版本阅读流程,虽然阅读步骤还很粗略简陋,但因为有了先后步骤,避免了混沌无序和顾此失彼,我的阅读输入开始有一点章法的雏形啦。开始懂得搭建知识体系要从专业出发,搭建好“知识树”的主干,多对比追问形成自己的“问题树”,通过联想和关联自身经验,加入自己的逻辑思考,用“逻辑树”将“知识树”和“问题树”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树与树互相呼应的知识森林。
我还参照小墨成为合格思考者的四个阶段,制定了自己的独立思考流程。因为我的脑洞比较大且易感情用事,所以行动经常跑在理性脑的前面,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不迭。为了培养理性抉择能力,我必须要按捺住没有依据的拍脑袋决策的行为。对此我的解决方案是一个观点无论是自己喜欢还是不喜欢,都不要一棍子打死,而是将观点的正反两方面的优缺点都在纸上列出来,比如先设置个基础分6分(满分是10分),在此基础上增减分数,得分最高的那个留下来,用白纸黑字正反对比的证据打分来客观呈现,促进自己用理性脑决策。
根据小墨的实操心得,我首次将自己的迷茫和阅读捆绑起来,制定出现阶段最迫切的精力管理主题阅读书单,有针对性地结合实操来加以突破。此外,还注意到要学以致用,阅读就必须以自我为导向,聚焦实际问题的解决和能力的生成,注重实践,并不断地追问阅读成果,用读书文章将阅读成果固化下来。只有不断看到自我成长的进度条和果实,才能实实在在被激励到,内在驱动的齿轮才能更有动力地转动起来,才能够做个持续稳定的战略高手,否则坚持不了多久就又被打回原形。
第三个层面是“器”的落地加持。具体表现为四种层次的读书笔记和721原则的阅读资源分配。
上课之前,我的读书笔记大部分是缩略式的摘抄,是对作者观点的简单重复,基本没有自己的创造性观点,读书的节奏是被作者带着走的。一直认为要吃透一本书就要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看,但没有想过每一遍有什么不同的阅读侧重和目的。此外,阅读构成较为单一,清一色的文学作品,严重偏食却不自知。
上课之后,我开始使用小墨开发的万能读书笔记模板来逐一提取书中的重点信息,九个要素一提取,自己的创造性思考也就一点点拎出来了,特别是联想发散和洞见时刻经常可以催生我的行动灵感。第一遍用万能读书笔记模板提取学习重点,第二遍用思维导图从全局上把握一堂课一本书的精髓,这两种不同层次的读书笔记做下来,获取的知识就不是零碎割裂的了,而是一张有自己内在逻辑的知识地图。七堂课七张知识地图汇总起来又形成了一个关于阅读方法的系统知识体系。上完课,我将七张思维导图摊在桌子上一起看时,开始理解小墨为什么这么安排布局这个课程的七种能力了,这不就是从点到线再到面再到体,最后学以致用指导人生甚至改造世界的心法嘛。最后一个层次的读书笔记即读书文章,是阅读结构化思考的成果呈现,通过自我创造性的思考就有可能破旧立新,拓展认知疆域,获取更多的人生可能性。工作后,琐事日益增多,专注力已大不如以前,一直想寻求突破却不得要领。现在这种苦恼却被四种不同层次的读书笔记给轻松破解了,原来不是我不能专注,而是没有通过对比追问联想发散把大脑的思考本能充分调动起来啊,一旦思考的齿轮转动了,专注力自然而然地就上来了。
我还开始利用721的原则调整自己的阅读结构。在主食阅读精力管理的同时,又加入美食阅读和甜品阅读调剂,尽可能营养均衡一些。尝试在兴趣盎然处就刹车停下来,而不是再像以前那样一直读,读到读不动了,才被动放弃,导致下一次再也没有阅读的动力啦。
此时此刻,我还想对总是拿着小鞭子苛责自己的小房子说:放下自我评判,对自己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做一个能沉得住气的长期主义者。小墨说成长就是进三步退两步,所以你得允许自己在新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不断的反复,并为此预留出充分的心智消化空间。
上课之前,我在新方法收不到预期的成效后,经常会自暴自弃。去年番茄钟坚持了三个月,早起和睡前也根据小墨的流程作了调整,形成自己的流程方案,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这一切在备考失败,没有取得预期的成绩后,统统回到解放前了。觉得既然形不形成流程都是差不多的结果,那干嘛还要辛苦自己反人性呐,还不如快快乐乐地玩耍。事实证明:以上进和成就感作为自己人生价值导向的人,就算赌气地躺平了,玩也玩不尽兴,那还是多给自己一点耐心按部就班地进行习惯养成吧。
上课之后,我才知道高手的战略就在于持续性和稳定性。长期稳定的习惯比突然爆发更有力量,这从小墨分享的南极探险故事中可见一斑。一百多年以前,斯科特团队因为行进的里程过于随意而全军覆没殒命南极;而阿蒙森团队却因为每天固定行进30公里,稳扎稳打,最终顺利完成人类首次征服南极的壮举。所以立志做个长期持续稳定阅读的人,就必须先养成阅读习惯。而习惯的养成要通过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一系列举措来推进。因为经常被情绪劫持,为了提升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我开始用情绪日记有意识地记录情绪来和去的过程,追问情绪背后的原由,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通篇都是情绪的发泄,接下来我还打算手工收集情绪控制的进步清单,用固化的成果来自我激励。
总之,小墨的读书方法课程不仅仅是方法论上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对旧有观念的颠覆和刷新,让人在破旧立新的基础上获得心理能量,拿出行动迭代出更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最重要的是,我开始明白阅读的终极意义是为梦想赋能,这句话虽然朴素,但却是像是大海上的灯塔一样,为我的焦虑迷茫指明了破局的方向。
多年以后,也许我会记不清小墨说过的话,讲过的课,写过的文章,分享过的书单,但她对阅读那种发自灵魂的热爱和雀跃,我想我一定不会忘记。如果有一天,我可以藉由阅读写作来安身立命独当一面,那么小墨这份穿透灵魂的热爱和感染力,一定居功至伟。感谢我素未谋面的人生贵人李小墨,感谢你一路上恰逢其时的雪中送炭,陪伴我走过人生的至暗时刻,让我在现实的一地鸡毛中渐渐平息下来,还能生长出拥抱梦想的勇气。以后的路还很长,我现在的心理能量也还不稳定,但我依然想将这份勇气接上地气,扎根在血脉,哪怕是以蚕食的龟速也要一点点持续发力,为自己挣一个不后悔的未来。而我和小墨这份穿越时空的情谊,我坚信必将因经历和梦想的牵引,而更加淳厚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