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听了“洞见”视频号里的一篇文章——《不要在工作中索取情绪价值》,我有些感触,这让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些事情。
第一件事是我的一个堂弟的经历,那一年他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就出去打工了,后来听说因为被老板尖刻的言辞伤了自尊,跑回来不愿再去了。
第二件事是,儿子初中毕业那年暑假,在饭店里打工,也曾经常被大厨说过一些讥讽的话,孩子强忍着泪水,没有反驳,坚持在饭店干完了一个月。打工期间,他说还曾经历过差点被烫伤的危险。但有了那一次打工经历后,他仿佛成熟了许多,回家后就学着用在打工时看到的“手艺”地给家人炒菜了。
想起第三件事是,女儿高中毕业那年暑假也在酒店里打过一个月左右的工。有一天一个顾客把钱包落下了,里面装有现金和证件,被女儿捡到了,她告诉了领导,交给了失主,受到了失主和酒店经理的夸赞。不知道她在工作期间,有没有遭遇过上司的语言暴力,她没说过。但她说过,读研时,实验室的导师对学生的语言暴力达到了几近变态的地步,给所带的许多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第四件事是我自己的事儿 ,我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造就了我从小就比较自卑敏感脆弱的性格,很容易受到别人的情绪影响。好在自己早早意识到了这点,就自觉通过读书和积极的心里暗示来努力克服,才渐渐地去除了玻璃心。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读书、磨砺也很难彻底改变天生的“心脏”,即使有了三十多年的体制内工作经历,直到现在自认为自己内心的抗压能力,跟现在职场对人才的要求也相差甚远!
当下社会,年轻人的竞争压力的确很大。《不要在工作中索取情绪价值》一文提到的观点是:提倡职场人,要把生存问题和成长价值放在首位,做一个皮实的职场人,“在单位工作,不是来求安慰、求夸奖的,而是求成长、求薪资的。置顶成长价值,置后情绪价值,才是一个成熟的人该有的工作观。”最好能屏蔽上司的语言打压,而专注于自己的成长。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想一想自己这样的一个所谓的过来人,现在还何曾无视过领导的褒贬,而又有何理由让年轻人做到!
但现实就是这样:前些时候东方甄选发生的“小孙事件”,以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即使强大如董宇辉那样的人才,也难以撼动企业的机制,更不能挑战人性的嫉妒,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事情发生过后,董宇辉还不是跑回家休息了一段时间,自愈后再出发的。
心欲何往?路在何方?对于成年人来说,把心思和精力专注于工作赚钱和自身成长,是抵御外界干扰的金刚罩,是生存和发展的不二法门。
我的那个堂弟,后来运气不错,赶上了那年国家的好政策——在当年的高考落榜生中招聘公务员。他考上了,现在是一个街道办的副主任。我想现在的他,一定是一个经得起领导训话而且会呵斥下属的人了。
而我的一双儿女,我们让他俩经历早年的打工,不就是为了让他们早点儿体验生活,早点感受一下社会现实的严酷吗!
心往何处?路在何方?心在自己专注的事情上,路是通往所专注的事情的路。苏轼云:“此心安处即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