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 霓裳断代
---西安游记(5)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是文化自信的最大底气,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最大力量。而实景演出正是展现这一底蕴的重要载体,通过融合地域山水、人文生活与文化基因,让游客在“山、水、人”的和谐呈现中直观感受城市文化底蕴。
---题记
极具地域特色实景演出是游客深度感知城市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不管是白鹿原影视城的《二虎守城》,还是唐朝华清池的《长恨歌》,都以震撼的现场感受与体验让游客沉浸其中,再现了西安十三朝古都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将城市的历史根系与生活气息融入影像,让游客在视觉与情感共鸣中触摸时间沉淀的文化韵味,不管是烽火岁月,还是盛唐由盛转衰的转折性“安史之乱”,或是绵绵无绝期的凄婉爱情故事,都以艺术化叙事连接古今,使抽象的“文化底蕴”转化为可感的场景与故事,帮助我们从表层观光深入到对城市精神内核的理解。
当我们徜徉在白鹿原影视城,就想到了陈忠实先生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白鹿原》,而这座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前卫镇107省道的影视城,已经是以文化载体打造的大型综合性旅游区,集影视拍摄、文化休闲、儿童游乐、精彩演艺于一体的关中民俗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游览中,我们既可以欣赏关中建筑、了解历史、宗法文化及饮食、欣赏秦腔等民俗,真的让我拥有着体验古原文化、穿越周秦汉唐的感觉。
影视城的主要景点包括白鹿村、滋水县城、景观步道等仿古建筑群,其中白鹿村展现民国特色民俗,内有祠堂、鹿家与白家院落及《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吴家大院等影视场景。基地设有影视拍摄区、美食体验区、演艺观赏区等,其代表剧目《二虎守长安》)及华阴老腔表演、关中大地震体验等互动项目让我们印象深刻,是陕西文化与商业融合的重要文旅地标。
当我们穿越到唐代,脑海里立马蹦出“云想衣裳花想容”“马嵬坡”“安史之乱”等高频词汇,在等待了数小时之后,终于盼来了以山水为背景的《长恨歌》。让历史叙事与情感重构叠加在一起,本剧以白居易诗作为蓝本,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置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坐标系中。前半段通过“霓裳羽衣舞”“华清宫赐浴”等场景,再现盛唐“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奢华;后半段以“马嵬坡兵变”“蓬莱仙境寻梦”为转折,将个人命运与王朝兴衰交织。杨贵妃之死不仅是爱情悲剧,更暗喻盛唐气象的崩塌。剧情内容既忠于史料记载,又以艺术化手法强化情感张力,使“家国之痛”与“儿女情长”形成史诗级碰撞。
令我惊叹着的舞台表演,是科技赋能下的沉浸式叙事,其实景演出以骊山山体为天然背景,通过3D投影、水火特效、机械舞台等技术实现场景的时空穿越。满山的灯光似漫天繁星点缀着夜空,全息投影让“万国来朝”呈现出各国使节朝贡的盛景,大明宫在光影中呈现出巍峨轮廓;“雨夜惊梦”让舞台瞬间从华清宫切换为马嵬坡,骤雨、火光与士兵甲胄的金属冷光形成强烈视觉冲击。演员们出神入化地演绎着霓裳羽衣舞的轻盈、兵变时的急促,在与现代舞美结合后产生的化学反应,让观众直观感受“盛唐气象”到“乱世悲歌”的氛围落差,真叫人心随影动。剧中旁白对“安史之乱”进行了描述,观影者从当时的场景切换中,瞬间感受到了唐朝历史变迁,急转直下般从“盛世神话”到“现实叩问”,是整场剧表演的分水岭,折射出唐朝政治、文化的深层变革,揭示盛世繁荣下的阶级矛盾与制度隐患。“长恨”既是对悲剧爱情故事的惋惜,同时也是对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喟叹,在“此恨绵绵无绝期”的余韵中,引发观众对“繁荣与危机”“个人与时代”关系的深层思考。也许是剧情的需要,最后还是向像大众期待的那样,以大家喜欢的方式呈现出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happy ending!
PS: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当个人情感与国家利益不同频的时候,是需要在权衡利弊之下做出科学取舍,只有家与国同频共振,我们才能海晏河清、民康物阜、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