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个月大的宝宝喜欢打人怎么办?
孩子打人的时候感觉到大人在关注自己,会感到兴奋。当孩子打人的时候,可以抓住孩子的手并问孩子“你想跟我玩儿吗?”“如果你喜欢我,你可以这样和我玩”……但不要给孩子贴上“打人”的标签。对这么大的宝宝,更多的是要告诉他可以做什么,教他逐步用语言来表达情绪。
2、两三岁的宝宝为啥不听大人的话?
因为这个时期的儿童还没有形成逻辑思维,不能真正明白因果关系。两三岁的儿童是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的,儿童的思维萌芽于此,他们的思维只有在感觉、动作中才能运行。
比如,生活中我们会教年纪大一些的父母用电脑,我们发现仅仅用语言来告诉父母如何去做,不如让他们实际去操作一下明白得更快。成人也是这样,“做一做”能让我们更明白。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让儿童摆弄玩具的方式,自己探索世界,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3、小孩子害怕看医生怎么办?
生活中,爸爸妈妈可以玩医生和病人的游戏,让孩子决定谁来扮演医生,爸妈和孩子都可以扮演医生,获得掌控感,同时预演看医生的结果。爸妈在扮演病人的时候可以装作害怕的样子,孩子看了反而会开心,这样可以释放孩子的恐惧情绪。
4、小学生没有时间观念,做事磨磨蹭蹭,怎么办?
孩子在刚出生时是没有时间观念的,就算是成人,对时间流逝的感觉也是不同的,而孩子和成人对时间的感知就更不同了。
可以耐心地教孩子使用时钟,用笔纸记录做每件事情的时间,让他们明白写作业时和玩游戏时,他们对时间的感知是不同的。这样可以不断地体验时间的概念,建立时间感。
5、青春期的孩子不想和家长沟通怎么办?
青春期的孩子想要弄明白“我是谁”“我想成为怎样的人”,他们的眼光逐步面向未来。他们会和家长争夺权力,和家长有冲突也是自然的事情。青少年需要夸大自己面对的各种阻力,以增强自身的力量感,需要证明自己。这是青少年的共同特点,他们需要在心里上与父母拉开距离,成为他们自己。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成人感,支持和帮助孩子发展。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随时愿意和你交流,如果你不愿意,爸爸妈妈也会尊重你的选择。”帮孩子打开交流的渠道,将选择的权利让给他。
6、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怎么办?
现行标准中一共列出了9种症状,一般要满足其中5项,且相关症状要持续十二个月,才可考虑为网络游戏成瘾。
1.完全专注游戏;
2.停止游戏时,出现难受、焦虑、易怒等症状;
3.玩游戏时间逐渐增多;
4.无法减少游戏时间,无法戒掉游戏;
5.放弃其他活动,对之前的其他爱好失去兴趣;
6.即使了解游戏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仍然专注游戏;
7.向家人或他人隐瞒自己玩游戏时间;
8.通过玩游戏缓解负面情绪,如罪恶感、绝望感等;
9.因为游戏而丧失或可能丧失工作和社交。
真正满足上述诊断标准的青少年并不多,其实很多所谓的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是亲子关系问题。
虽然真正被诊断为网络游戏成瘾的青少年不多,但是在这个问题上,预防要更加重要。网络游戏成瘾前期表现为:玩游戏的时间逐渐增多;根本停不下来,停下来后满脑子都是游戏,心不在焉;因为玩游戏不上学,无法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等。当孩子出现这样的倾向时,可以去做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本身比较温和,容易被孩子接受。家长也要温和一些,减少暴力和强制行为。家长要多花时间理解青少年,了解青少年的需求,就可以减少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和沉迷。不论孩子是否是网络游戏成瘾,家长都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否则情况往往会变得更糟。
如果孩子真的是网络游戏成瘾,就要到专业机构进行咨询或治疗,要找那些具有药物治疗资质或者心理治疗资质的机构。最好是整个家庭共同参与治疗,改变家庭文化氛围,改善家庭结构,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这样能够获得持久效果。在治疗手段方面,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体育运动三者结合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