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神宫记:桂影菊香慰风尘

西太湖的风,仿佛带着季节的刻度。九月,桂花香悄然漫过堤岸;十月,整个菊园便献上绚烂的华彩。清晨步入花神宫,湿润的青砖缝隙里,点点桂花沾着晨露,宛如不小心洒落的细碎月光。古雅的院落中,一杯温热的桂花茶泛着琥珀色的暖光,一碗素粥里藏着草木的清甜——胃里暖了,心也跟着轻盈起来。

花博园的秋天,是打翻的调色盘。成千上万的秋菊捧着阳光争奇斗艳:墨菊的深紫像是藏着夜的私语,金丝皇菊和波斯菊则在风中热烈交谈。五百亩荷塘过了盛期,残荷静卧水面,枯叶与莲蓬轻轻摇曳,反倒比盛夏的浓绿多了几分宁静的禅意。自然馆里别有洞天:雨林区气根如帘,空气湿润,弥漫着草木特有的芬芳;沙漠区仙人掌挺立,尖刺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与雨林的柔润形成奇妙对比。最难忘那棵八百岁的油橄榄,苍劲的虬枝如龙爪盘踞,树皮的褶皱里仿佛刻满了岁月风霜。指尖轻触,竟能感受到大地深处沉稳而温厚的脉搏,令人心安。

北入口的雅集园是歇脚的好地方。刘海粟艺术馆里泼墨山水豪情万丈,西太湖美术馆的光影与窗外的秋色交相辉映,一时分不清是画中的菊开在了园里,还是园里的菊落入了画中。油灯博物馆里,旧物件散发着时光的暖意。点一杯“桃桃美式”,咖啡的焦香与窗缝溜进来的桂花香在杯口缠绵。那一刻忽然明白:心灵的疗愈,并非惊天动地,而是在一朵花的绽放、一幅画的意境、一杯咖啡的温度里,学会了从容与安然。

暮色为西太湖披上金纱,揽月湾的灯串次第亮起,宛如星辰洒落湖畔。登上“滆湖之星”的18层,秋夜的湖景在眼前流动:音乐喷泉的水柱裹着七彩灯光翩翩起舞,月神礼堂的轮廓在暖光中勾勒出童话般的剪影。晚风带着湖水的清新气息拂过面庞,白日里那些细小的烦忧,早已被这满湖的灯火温柔吹散。

夜市的烟火气正浓。烤红薯的甜香混着游人的笑语,霓虹映照着人们呵出的团团白气,快闪的民谣轻轻唱着“落叶归根,我们归心”。花的诗意与人间的热闹在此刻相遇,连晚风都仿佛染上了甜蜜的焦糖味。回到花神宫,月光穿过银杏叶,在青石板上织就一张细碎的银网。远处,湖水轻拍岸边的声音与秋虫的低鸣交织,像一支轻柔的摇篮曲。闭上眼,仿佛能听见花神在细数秋桂飘落的瓣数,一片,又一片……

次日清晨,在银杏叶的沙沙声中醒来,花神宫的晨雾正温柔地绕着花枝流转。再喝一碗暖心的素粥,心绪平静得如同院中那口深邃的古井。在花神宫前默默许下心愿,看香火在馥郁的桂香中袅袅升腾,相信秋风定会把这心愿送往该去的地方。登临文昌阁,墨香与花香奇妙地交融在一起,仿佛连天上的文曲星也偏爱这秋日的芬芳。跟着师傅学习插花,枯枝与雏菊在瓷瓶中找到了平衡,一支桂花斜逸而出,恰到好处地留白——原来“取舍”的智慧与“意境”的营造,大自然早已通过花语教会了我们。

厨房里最是热闹。大家围坐一起学习制作花馔:菊花蛋羹嫩滑如云朵,菊丝豆腐飘散着清雅的微苦香气,蜜汁桂花山药甜入心脾,桂香雪梨咬下去,清甜的汁水带着秋阳的暖意。亲手制作的菜肴里,藏着掌心的温度,更饱含着围坐一堂时升腾的浓浓烟火气,这份温暖与分享的快乐,比任何山珍海味都更打动人心。

午后时光是感官的沉潜与享受。在茶室泡一壶道家清茶,看茶叶在水中缓缓舒展身姿,聆听水沸的轻响,鼻尖萦绕着桂花香与茶韵的缠绵。或点一杯花神咖啡,让花香与咖啡的醇厚在舌尖共舞。倦了,便临窗铺开宣纸抄写心经,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与偶尔响起的颂钵低沉悠远的余音共振,心仿佛被温水浸润过,慢慢沉静下来。阳光穿过窗棂,在书页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偶尔抬眼,庭院中的花影正随着光线悄悄移动。忽然领悟:真正的疗愈,或许就该像这秋花一样,盛放时尽情展现生命的绚烂,沉静时安然享受内在的平和。

离开时,衣襟上还沾染着幽幽桂香。那些曾被生活揉皱的心情,不知不觉间,已被这秋日的无边温柔,细细抚平了。原来最美好的旅程,并非一味追逐远方,而是在一朵花的从容绽放里,学会与自己温柔对坐,倾听时光的细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