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外婆家给她庆祝生日那天,发现大姨和小姨关系变得很微妙,互不理睬,互甩脸子。一个在客厅,另一个必定故意绕开,去厨房或者阳台。吃饭不同桌,出行不同车,能避多远就避多远,仿佛对方有恶疾,靠近点就会传染上。
她俩的感情一直是八个兄弟姐妹中最好的,怎么变成这样了?很是疑惑。
从妈那里得知了事情原委。
小姨四年前借了两万块给大姨,今年准备盖房子,就去问她,能不能想办法还一部分钱?(注意是一部分,不是全部,已经是很小心翼翼了)。
她以为大姨会爽快地还钱,顺带感谢她这么多年的支持。不料大姨很生气,责怪小姨不该问,不该催,又不是不还,催得她没点面子,好像她还不起这两万块。
小姨表示又愕然又伤心。借了四年的两万块,第一次小心翼翼地催一下,她错了吗?为什么大姨这么生气,这么理直气壮地反过来责怪她?
这四年里,大姨家盖豪华别墅,做生意的门面两个变四个,其中两个出租,娶了儿媳,借了十万出去放高利贷。
而小姨家女儿结婚,小儿子生病住院,公公病重,从没催过她,她也没主动表示过还钱。
借了四年了,不仅没还,连还的打算计划都从没提过,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搞得她有时候有种错觉,是不是真的没借出去过这笔钱。
这次是盖房子需要大笔钱,才小心翼翼问了一声。没想到大姨反应这么激烈。
不仅如此,大姨还到处宣扬,借这笔钱,她是给了高利息的,亲姐妹收利息毫不手软。
小姨隔三差五地就催着还钱,搞得她吃不好睡不好,四处省钱,就盼着早日还清。
她要不是当时困难,打死也不去找小姨借这笔钱。
现在就算去借高利贷也要还清这两万块。
总之她是很凄惨,最委屈的那个。而借给她两万块四年的小姨反而成了最不顾亲情,最落井下石的那个。
简直是天地良心啊!
这样的污蔑,真让小姨错愕心碎,这还是自己的亲姐吗?怎么可以这么歪曲事实,颠倒黑白呢?
她何时收过半分钱利息?她又何时催过还钱?即使知道对方其实早就有偿还能力只是不愿意痛快还,也不敢有半句怨言,就是怕破坏了姐妹亲情。可是她越在意亲情,大姨就越利用这份在意,从不提还钱的事。
后来大姨还是还了钱,而小姨为此事郁郁寡欢到怀疑人生,眼睛都哭肿了,没想到自己的好心被人碾压成渣,这些年靠她隐忍退让维持的姐妹情深只是假和谐,最终还是撕破脸皮,分道扬镳了。
其实,八个兄弟姐妹当年只有小姨一个人借了钱给大姨,其他人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她。问及妈当年为什么不借呢?妈很郑重地说,因为她能料到钱一旦借给了大姨,她们之间的结局也会如此。
为什么?
大姨喜欢打麻将,每次聚会就吆喝姐妹们凑桌子,但她经常不掏自己口袋的钱,而习惯借别人的钱。每次借两三百,当牌局的本钱,当天赢了就当天还钱。当天输了,就等她以后哪次赢了再还,如果长期没赢,有时候就会不了了之,不还了。如果谁哪怕是半开玩笑地问她你上次借的钱还没还呢,她立马变脸不高兴。半天不理那个人,还会编排很恶劣的言语背后中伤别人。
这点说明大姨的钱品很差,信用很差,钱一旦借给她了,要不就不指望她还,要不就要撕破脸皮催着她还,与其这样,不如一开始就想办法拒绝。
而小姨毕竟最年轻,涉事不深,有着一腔姐妹情深的热情,姐姐有需要我岂能坐视不管?
这大概就是现代版掩耳盗铃东郭先生与狼了吧。好心的付出未必能得到该有的回报,
弟弟也深陷借钱借出了一身骚的烦恼中。
他随口跟岳母念叨借了一千元给妹夫一年了没还的事,结果岳母私自去帮他问这笔钱,导致妹夫极其火大。至于吗?不就是一千元吗?犯得着搬出岳母大人催债?立马打电话给弟媳控诉弟弟的行为之恶劣。一千元又不多,又不是还不起,四处宣扬让他脸面何存?
一千是不多?可是为啥一年了都不还呢?
一年没还也是事实,为什么提了下就是让他脸面无存呢?脸面不是靠自己撑的?是靠别人隐忍退让保存的?
但是弟妹还是觉得错在弟弟,不该在别人面前提啊,一千元大不了不要了嘛!感情重要啊!
为此弟弟特意打电话给他妹夫道歉,表示确实自己错了,请他原谅,至于还钱的事以后再也不提了。
这就是现在流行的神逻辑了。借钱的人永远是对的,穷得理所当然,借得天经地义,拖欠得情有可原。而借出钱的人从一开始就是错,不借是小肚鸡肠,自私自利,借了再催是不近人情,不留情面。最好是大公无私,二话不说地借出去,借了后就把它忘了,有还了是意外之财,得感恩戴德,谢天谢地。没还也就算了,当慷慨解囊,扶贫济世了。
可是,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都是自己一分一毫辛苦挣来的。哪怕挣得相对容易,也是用智慧,人脉,体力等综合资源换来的,凭什么轻而易举借出去,还不能指望快点还回来?
有时候借出去的是钱,最后失去的不仅是钱,还得搭上友情,亲情。
借钱也是试金石,能把钱借出去,无非是重视彼此的感情,出于对对方的信任。有的人可以不辜负这份重视和信任,心存感激,按时偿还。有的人不然,例如大姨这样的,漠视别人的付出,践踏别人的信任。
前者那里,借出去钱,收回来钱和感激。后者那里,借出去钱,收不回的是钱,同时还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