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团担负洪湖战备生产,第一年(1962)收获水稻410余万斤,超产50万斤,迎来开门红。全团将士信心大涨,干劲倍增,苦战1966年,一举拿下500万斤,受到军区嘉奖。上级褒称:十九团是支过硬队伍,打仗是英雄,生产当模范,很了不起。这一高度褒奖,对于该部各级干部,自然是件好事、喜事,因为良好政绩为他们晋升、高就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对于我们战士来讲,这高度评价的背后,隐藏着今后会有更多的辛苦,更繁重的劳累和更多的付出。截止1966年10月下旬,全团水稻收割完毕,扬净、晒干的稻子一个船队接一个船队运往武汉。如果没有太大变化,乐观估计,进入12月份,我们就该班师回朝了。正当全团干部战士准备凯旋明港之际,偿到甜头的武汉军区领导决定扩大再生产。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沉湖"。并雄心勃勃的规划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它建成武汉军区产粮基地。
沉湖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湖泊。从没人涉足于它。若要将它开发成良田,肯定要比开发洪湖更费时,更费事,更艰辛。谁来迈出这第一步呢?争论许久,主要领导仍然想到的是第十九团。他们认为该团在洪湖已经摸爬滚打两年,具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且距离沉湖不远,相信他们有能力有办法迈好第一步,开创新局面,再创新业绩。于是最后定板,这一艰巨任务再次交给了十九团官兵。沉湖位于天门,汉川,沔阳交界处,呈长方形,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据称是古代云梦泽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少年的地质变迁,多少年的泥沙沉积,湖底逐年抬高,处于海拔几米高度。若是开发成功,百里沉湖将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1966年11月中旬,原本准备回到明港的全团战士。听到要进军沉湖,反应非常平静,他们已经习惯和适应一切。"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砌在高楼扛得住,埋在根基没怨言"格言指导下,背起行装,冒着细雨,沿东荆河堤西进。第一晚借宿在洪、沔交界处的白庙农户;第二天经仙桃镇、仙北村等于当晚分别到达各自目的地。团机关驻进沉湖北岸偏东的一个村庄一甲潭村。这个村庄很特殊,村西一半属于天门县,村东一半属于汉川县。沉湖为内湖,水深面阔,若开发成功,需要解决两大难题。第一,要在沉湖东端开挖一条长约十公里的人工渠,利用汉江冬季水位低的有利条件,将沉湖水引入汉江;第二,要在沉湖中心开挖一条,东西走向宽100米,深5米的中干渠。中干渠两侧各开挖三条,长200米,宽5米,深3米的小水渠与中干渠垂直,从东至西分别叫做一、二、三号渠,整个渠堤结构如同"非"字,最终实现中干渠内行船,两边堤上走汽车,西侧为良田的预期目标。为此分工实施是:二元营负责开挖沉湖东至万福闸之间的沟渠任务,三月底前修通排水;一营、三营共六个连队负责开挖中干渠,三月底前成形。一菅和三营的机枪连、炮兵连以及团直四个连,共计八个连队,负责中干渠两侧的123渠的开挖工程,速度与以上几个单位一致。于是,一场战严寒斗泥水的战役正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