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爸爸说,我不是出生在医院的,我是出生在爸爸妈妈的单身宿舍,那时候他们已结婚但还没有分房子,是医院的某医生(我忘记姓什么了)来单身宿舍为妈妈接生的,那时候很少有剖腹产,一水儿的顺产,也不知道啥叫保胎,生我前一天我妈还在上班,生我的时候我爸就在旁边帮忙,全程目睹了我的出生。然而我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你是大桥底下的麦地里捡回来的”这个回答,估计有蛮多人听到过和我类似的答案吧2333。
爸爸妈妈都工作(那个年代叫“双职工”),爷爷奶奶在老家,姥爷在妈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姥姥也没法来照顾我,所以妈妈做完月子休完产假就上班了,和爸爸三班倒,比如爸爸上夜班,妈妈就上早班,这样就会有人手照顾我,交接班的空窗期就是一楼的梅奶奶照看我。那时候倒班回来照顾我的爸爸经常抱着我就睡着了,一直到手里夹着的烟烧到手才惊醒,有时候我会在摞了一溜枕头的床上玩儿,有时候在铺上厚褥子的大洗衣盆里玩儿……
虽然爸爸妈妈都上班,我竟然没有被送回老家,从来没有缺少父母的陪伴,不用他们讲,从家里的老相册里就可以看到,妈妈爸爸带我去中山公园玩儿(长大以后我突然发现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个中山公园),带我去看电影,休探亲假回老家的时候一起去旅行,爸爸在每一个新闻联播前陪我看唐老鸭和米老鼠……因为我是妈妈家族里的第三个孩子,还是新鲜感十足的,不是在这个姨姨的怀里就是在那个姨夫的手上,所以说自己是生活在满满的爱中也不为过。
长大一些我就上托儿所了,后来又上了学前班,那时候都是这么叫,然后就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样过来的,现在的阅读好习惯和小时候也不无关系,很小爸爸就给我订阅了很多那时候的画书(现在都叫绘本了),上中学爸爸经常从单位的图书馆给我借书,我认识了鲁迅、萧红、路遥、金庸等。
我小时候也有些小特点(那时候叫“缺点”或者“毛病”),比如胆小怕事、性格内向、不善交流,我妈经常说我“三脚踹不出个屁来”,所以但凡是学习、画画这样安静的活动我都很不错,但凡是运动、游戏、跳舞、需要协作的活动我总是被别的同学遗忘,就是这样的遗忘让我也是自卑了好多年啊。
自从我自己有了孩子,我感觉我就像又从童年时代成长了一遍一样,所有能想起来的点滴记忆都时不时的涌上来让我回味一番,而怎样才是给我的孩子真正的幸福也成了我这一生的功课。
最近我看了一本张文质的书叫《奶蜜盐》,全国118位教育名师联袂推荐,我只看了一位推荐人就决定看下去了,她就是清华附小校长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窦桂梅,窦桂梅老师的推荐语是:“我经常和文质老师沟通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每次交谈都让我受益匪浅。《奶蜜盐》是文质老师数十年家庭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结果,揭示了孩子成长最重要的真相,值得推荐给每一个父母”
这部书告诉我们:
》》每个父母都有机会成为最好的教育家
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单纯的如同一张白纸,在她的心灵涂色父母应当负责又谨慎、细腻又有感情,因为我们手里的颜料不是可水洗颜料,那是涂上去就再也洗不掉的颜料。
很多父母身份虚假,觉得孩子生活交给祖辈或者保姆就好了,教育交给学校就好了,自己只要努力创造经济条件送到足够好的学校、花钱上足够有名的培训班就好了。
很多父母不知所措,自身的心智不成熟又缺乏专业的教育知识使教养孩子不知所措
很多父母没做准备,还未从内心认同自己的新身份
更多的父母是委屈!个中酸甜苦辣自知。
在《奶蜜盐》中,张文志老师针对不同阶段,介绍了成长中的必要教育因素:“奶”、“蜜”、“盐”
【奶】
从满足孩子的本能需求开始
用生命之初的“奶”,为孩子一生涂上温暖的底色
婴儿仰望他的母亲,在母亲的眼中看见自己
——温尼科特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能够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已经收到教育了。
——让·雅克·卢梭
一个孩子心灵的成长,从他呱呱坠地就开始了。
我一直在回忆我是否有给我女儿足够的“成长之奶”,除了一小段时间,我几乎一直是陪伴在她身边的,她会说的第一个词是“妈妈”。我见证了她发出的第一个声音,长出的第一颗乳牙,迈出的第一个脚步,摔倒的第一个伤疤;见证她学会的每一个技能,向妈妈每次施的魔法,认真说出的每一个“段子”,见招拆招的每一个鬼主意(我叫它幼儿版的三十六计)……
“奶”
出生前是温暖的子宫,是妈妈的心跳;
出生后是分泌乳汁的乳房、是妈妈爱的抱持,
是爱抚是声音是微笑,是阳光是水分使土壤,
是孩子未来发展的一切渊源。
确切的说,就是父母(在早期尤其指母亲)用爱为孩子营造的成长环境。
怎样“哺乳”
1.母亲这一角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母爱,是一种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情感。早期母爱的缺失,是之后用其他任何的感情、物质、社会地位、荣誉都无法填补的;
2.自然的成长环境
家庭教育的关键,不是“教育”,而是还原一些事情的本来面目,把亲子关系还原到最自然的状态,就是孩子要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爱,其实很简单,就是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就是言传身教的陪伴、就是互相放肆的表达对对方的爱啊!
3.孩子的快乐,只是因为你;
给孩子的爱,永远不怕多,孩子童年时给够了,一生都不缺。
4.做他的天使、他的港湾、他的保护神
避免他的心灵受到伤害,保护好孩子的尊严,幼年的伤害尤其是来自父母本身的伤害,这样的伤害会在孩子心灵留下一生难除的“生物疤痕”,影响未来孩子的性格走向。
构建儿童早期的身体与精神健康,离不开父母的灌注,这是一份必须由父母亲力亲为的工作,这也是一份必须小心谨慎的工作。
都说孩子要富养,什么才是富养?
就是充足的“成长之奶”!以孩子的生命发展为出发点,以对他们人生的成全为归依。给予丰富的“生命之奶”,是在为他一生的身心健康打底,是为即将建设的建筑奠基。
在孩子的幼年时光里,还有比这个更贵重的吗?
【蜜】
让孩子认识与体察“好的世界”
健康阳光的孩子,是被“蜜”浸润过的
关注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成绩排名第几。有益的父母会教会孩子做正确的事,也会引导他享受人生的乐趣
——河合隼雄
“蜜”,象征着生活的甜美与幸福
大多数家庭的妈妈有能力贡献“乳汁”,却只有很少一部分妈妈可以提供“蜜”,给孩子甜美与幸福,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个愉快的人。而我们见到的抱怨连篇、负能量爆表、怨天尤人……的父母太多了,这些对孩子无疑都是精神毒药。
父母的精神世界与生活方式构成了孩子成长的起点,孩子从父母身上得到了什么,决定了他人生的走向,只有那些从父母身上得到“蜜”的滋润的孩子,才有可能发展处最好的自我。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最初就是从父母开始的,河合隼雄说父母也分有益的父母和有害的父母。
有益的的父母通常精神质量高,一直处于积极状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般采用鼓励为主的正面教育,孩子在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一直处于被肯定、被打开的状态,激发出孩子的主动性以及乐观、用于探索的品质。
有害的父母通常迷失在社会盛行的“成功学”里,自己都看不到真正的自己,往往用急功近利只要结果的挫折式教育,使本该甜蜜的成长掺进了不被理解的苦涩,让他们对这个世界失去了探索的兴趣,甚至感到失望和恐惧。
怎样才可以做一个可以酿蜜的父母?
我觉得首先你得认清自己,在去掉所有滤镜删掉所有美颜功能的“高清镜头”下努力做更好的自己,你认清自己、努力做更好的自己这个过程本身就已经是“蜜”了,孩子会从你的身上学到自省、努力、坚持……很多好品质。
张文志老师在这本书里也分享了几杯“蜜”,比如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蜜,是等待
每个小生命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不要揠苗助长,改变成长规律,教育是慢的艺术,放慢脚步,等一等,不要错过了这样美好的童年。
蜜,是鼓励
父母的鼓励不但会让他们感到快乐,还会成为他们愿意更加努力的推动力,我也认为精神奖励要重于物质给予,对孩子的鼓励对孩子而言是无比珍贵的。
蜜,是包容
这个世界是没有完美的,所有孩子身上都或多或少带有与生俱来的缺点(其实应该叫特点),父母要学会接纳、包容,甚至保护;对孩子我们往往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父母应该认真考虑如何与孩子的这些小特点和平共处,以及如何面对孩子某些方面的不足。
挖掘自己的优势,多与过去的自己比较,甚至将不足转变为值得孩子骄傲的独家小特色。比如自卑,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是自卑又内向的人。
蜜,是观念
面对中国式励志教育,守住自己的观念,不要让孩子在达到学业目标的那一天失去学习的兴趣,要知道,真正的学习才刚刚开始;把孩子当做一个正常人培养,而不是你一个人眼里的“绝世奇才”,作为父母,应当立足孩子的未来去思考,保护孩子的天性,让他们有自由的环境发展自己的兴趣。作为父母我们应当时刻警惕用我们的眼光去干预孩子的兴趣,理解他的兴趣、帮助他的尝试是亲子关系很重要的点。
蜜,是游戏
一切教育都可以游戏化,寓教于乐是很好的教育方式。
一个人一生是否幸福,往往与他的快乐能力有关,而快乐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童年得到的甜蜜,当孩子活在以发展自己为目的的世界中时,他生命中的一切都会变得更有意义。
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路上畏缩不前,有些孩子却在这条路上在父母的鼓励和包容里不断试错,不断尝试,不断亲历;
都说孩子要富养,什么才是富养?
就是在相应的成长阶段哺喂孩子足够的蜜,然后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减少“蜜”的添加,逐渐增多“盐”的添加。
【盐】
我们的人生最缺的往往是品格与智慧的“盐”
生命之“盐”,让成长举重若轻
人的一生注定扎根于生命的前十年。
——米兰·昆德拉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一个人的品格从小就基本成型了,每个孩子都会迎来他们自己的我们见都没见过的时代,父母能做的,就是除了给予孩子充足的“奶”与“蜜”,还要给他适当的“盐”,为什么这里是适当而不是充足,因为充足的奶是爱、充足的蜜是甜、充足的盐,呃,那是齁。
“盐”,就是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明白责任的意义,让他面对某些社会现实时有足够的勇气去承担,去接受属于自己的任务,从而在锤炼中成长,而不是回避、逃避和退缩。应该教会孩子一些必要的人生知识,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在适当的时候尊重孩子的个人意志,而不是事事包办到底,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他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智慧。
这个过程,是一个互相成全的过程。
看到这里我认为,如果前面“奶”与“蜜”母亲很重要,那么在添加“盐”的这一块,父亲的作用至关重要不可替代。对于面对外面的世界、对于责任、对于面对现实的勇气,父亲是一个榜样性的人物,最后撒盐的这个过程,父亲不缺席,男孩才能更像男孩,女孩才能更像女孩。
如果说“奶”与“蜜”的添加更感性,是爱的融化;那么“盐”的添加就更理性,也更需要人生智慧,更需要技术含量,否则加少了淡出鸟,加多了齁死人。
关于适量的“盐”这个量应该如何把握,张文质老师从生命教育、处理危险、习惯培养、承担责任、沟通方式等多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值得每一个家长深思。
纪伯伦说,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会像射出去的箭一样越飞越远。孩子最终都会脱离父母的羽翼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独”可以做到,“立”能否立的起立的稳就是父母前面的基石牢不牢靠了。
在孩子的生命中播下善良与勇气的种子,让他拥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担当能力,成为一个有教养又有血性的人,这是所有父母心中所愿。
都说孩子要富养,什么才是富养?
就是要在他不同的生命阶段里养成不同的品格和智识,给孩子添加品智之“盐”,它会溶解在他的血液中,陪伴孩子去走属于他的人生道路。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儿童是成人之父。童年是人一生的营养,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各个时期的我们。我无数遍的回忆着我和我妹的童年,向愉快的say Hallo,向不愉快的和解,为了做更好的自己,也为了不把自己的阴影无形中留给孩子。
长大是为了最终的分离,我知她总有一天会离开我独自生活,我一直在做着心里建设,把培养她可以独自生活的能力作为分离时最好的礼物。
这是一本可以放在床头,在每一个孩子入睡的夜晚拿出来自省的书。
爱是什么?爱是奶、蜜、盐
爱是什么?爱是互相成全
抱持、牵引、并排、跟随、守望
这就是我的使命
奶、蜜、盐
这是我的秘方
-THE END-
读这本书时做的书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