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铁匠的生存状态前,我从没有想过我会去打铁。”蔡德全凝视着挂在墙上的铁具。
47岁前,蔡德全是北京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生活安逸,前途光明。直到回乡。记忆里的打铁声逝而不闻,铁匠因温饱难足,几近消失。此后,蔡德全便开始了他的“铁匠拯救计划”。
从此,他以一人之力担荷匠人生存,从当下出发构想铁艺传承。
我想,正是由于对铁匠命运的体认,对打铁技艺的责任,让他与众人,与过往和未来相连。
说起来,我们当下这个时代是一个个体意识迅速觉醒的时代,个人权利前所未有地被强化和彰显。的确,个人的意识和权利如果无法被尊重,生命就只能是众多零件中的一个,死水里的一滴,成为《1984》里最后的温斯顿。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错把自我权利当做自我主义的借口,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像《醋栗》里的尼古拉,靠着欺诈剥削,终于实现了从小职员变成农场主的“幸福生活”,只是这种幸福生活多么令人绝望和窒息——他人的死活与我无关,一个追求自我天国的人,将他人的生活变成地狱。
所以,个体权利并不意味着成为一个冷漠的排他主义者。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任何人的死亡都与我有关,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类自出身就过着共同的生活,虽然我们已经脱离了农耕时生产力匮乏的群居生活,但仍离不开社会的属性。人与人,国与国,无不休戚相关,我们是雪山众多雪花的一片。所以,求独,只能是精神上的独自远征,而不能成为行为上的封闭麻木。况且,与群体相关,并不仅仅是为他人承担,弗兰克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就曾指出,拯救自我生命的虚无,需要在对外部世界的责任中寻找意义。
而早在千年前,《秦风》就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孔子亦说“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或许,中国自古以来的共命运,同呼吸的文化影响了蔡德全,使他跨越地域,从北京到云南,关注一个个素不相识的铁匠的生存;跨越时间,将即将消失的传统铁艺赋予新生。而蔡德全亦在一下一下的敲打中,在为铁匠的奔走中,找回了遗忘已久的内心的禅意和诗意。我们可以想见,如果世界与我无关,如果缺乏共同担当的意识,多少世间看似无关实则重要的人和事从此沉沦?而我们自己又将何处安放?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同一片天空下的呼吸共连,过去与现在的息息相关。我们看到,为消失的古文化大声呼吁的专家冯骥才们,为新冠感染者义务奔走的司机黄春明们,为国外疫情义无反顾跨国救援的工作者们。“与子同袍”,不只是同欢乐,更要能同悲苦。
明月从未是两乡,江月年年亦相似,愿你我在同一轮明月下,与子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