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特立独行且正确。
你正确的程度越大,与此同时,不认同你的人越多,这样的时候,价值才很大。你很正确,但与此同时,所有的人都很正确,那么,价值其实可能等于零。
今天跑步时候想起来一个好玩的词“特立独行且正确”。
的确是,只有当你是正确的,别人都是错误的,这时候,“你的正确”才具备很大价值。但问题是,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特立独行且正确”,而不是“哗众取宠且错误”呢?
这答案我还没想明白。不过能肯定的是:假如一个人能够提前预见,他现在“特立独行”的事是完全正确的,符合未来社会趋势发展的,那他无论如何都会忽视掉当前别人看自己如看傻逼一样的眼光,承受的住人人都说自己被洗脑被传销的恶毒语言。从而一如既往的“特立独行”下去。
关键是,人人都无法预见未来,至少不能坚定的预见。这就导致了那些部分“特立独行”的人慢慢“随波逐流”。可怜的戚进大多数温暖的怀抱来获得丝丝温存和安全感。
那到底如何来分辨这种“别人都是对的,自己是错的,但还是特立独行,导致越独行越离谱”的呢?
基本没有的吧。只有能够思考自己思维的过程,才有可能发现其中的漏洞,并且不断修补它,使其得到完善。能够做到70%的正确判断已经很不错了。这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必定要吃过几次自己错误还特立独行的亏。但是为了最终获得“特立独行且正确”的巨大价值,这些错和代价是一定要去犯和承担的。
听大多数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最终自己做决定。
2
重要的是特立独“行”,而不是特里独“想”。
同时,又有太多的人仅仅是“独想”,而没有去“行”。这简直是最悲剧的一种人了。当有一天发现别人和自己的想法一样,但是“行”出结果来了。那种悔恨懊恼,巴不得以头抢地尔的心情,是世界上最糟糕的情绪了,并且这种情绪往往不止影响我们一两天。
我最近越来越觉得“行”的重要性,甚至超越了“行”的正确与否本身。因为大多抽象情况下,光是“独想”是想不出是否的。针对一些具体的事,一定要学会去整一整,千万不要想“要不我再想想”吧。这就和“我还是不要这么做了”意思相当。只有及时去“行”才能得到实事求是上的反馈,无论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反正是知道答案了的。
《论语》中讲,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三思后行是季文子的做法,夫子并不提倡。夫子也劝告说“再,斯可矣”。也就是说反复思考就可以。重要的是而后行。
行过之后,是正确的,太好了,直接做完了。是错误的,也很好,正确的概率大了。爱迪生不也是这么总结他的六千次失败实验的吗?
3
大多时候就算是特立独行且正确也往往得不到好的预期。
有时候必须要相信,这世界是善意的。如果这世界给了我“特立独行且正确”的正反馈,就心平气和的接受。这不是什么值得褒奖的事;相反,若是世界没有给我正反馈,甚至是负反馈,更要心平气和的接受,不要因此灰心丧气,也不要怀疑自己的“特立独行”是否正确。念兹在兹,亦步亦趋的往前走,这不是勇气是什么?
我们总是要学会善意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恶意。善意接受特立独行且正确带来的不好的结局。也总是很多“正确然并卵”的事。
不过,不正是因为处处充满了不确定性,生活才变得有意思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