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小涵爸单位有事儿,不到七点,他就走了。
我悄悄地起床,抓紧时间起床给小涵儿做早饭。
不一会儿,小嘟嘟也醒了。
为了不让她缠着我,便告诉她去叫姐姐起床。
一顿折腾后,小涵也醒了,小涵自告奋勇说她负责看嘟嘟,让我做饭。
......
七点半,小涵吃完饭后跟爷爷出门上学了,嘟嘟也吃饱了,我开始收拾碗筷。
不一会儿就看见嘟嘟从厕所拽出来一大袋儿开了口的洗衣粉。
只见她把封口地夹子拽开,拿来一个牙杯,费力地将洗衣粉往刷牙杯里倒,袋子大,拎不动,便把小手伸进去一把一把地往外抓。
我迅速跑过去,握住洗衣粉袋子并想办法转移她的注意力。
可目前她正在玩的起劲儿,根本就不听我任何语言,使劲儿地摇头,并张大嘴巴大喊,还顺势坐到了地上。
人们都说“糟糕的两岁”,真的没错!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主要靠动作靠感知觉思维;
2、前运算阶段(2~7岁) 主要靠表象来进行思维,还不能进行逻辑推导,也既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可依据具体的事物进行逻辑推导;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能够用假设进行推理的阶段。
皮亚杰把2岁以前的儿童归入第一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也就说婴儿仅靠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
2岁之前的孩子需要通过不停的用手或者身体的接触来建立他对事物的认知。
介于这个认识,我猜测小嘟嘟一定是想通过触摸洗衣粉来感受粉状的物体。我立刻想到一个好办法,跑到厨房拿来一桶玉米面(毕竟玉米面不伤手),倒到一个透明的盒子里,递给嘟嘟。
嘟嘟马上被这黄黄的玉米面吸引了,立刻将洗衣粉松开手,把小手伸进透明盒子里感受黄黄的玉米面。
趁着小嘟嘟专心玩玉米面的时候,我赶紧将洗衣粉转移了。
也许有人质疑我不应该用食品这样娇纵孩子,但想想这样不仅能满足孩子孩子的探索欲望,而且也很安全,这些就足够了,我相信不到两元钱的玉米面和四五十元钱的玩具相比,所给孩子带来的快乐是一样的。
待我洗完碗,茶几上的茶台成了小嘟嘟玩玉米面的战场。
其实,当明白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后,成人面对孩子所谓执拗的行为便会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孩子的成长需要这些。
摒弃了孩子总是给制造麻烦的心态,成人的情绪也会更平和,孩子发展的空间也会更宽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