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在我们80、90的眼里像极了城市里高楼大厦的钢架构,保护着一个个家。
可是,在祖母眼里,它就像对祖父的思念,就像许多年前就不再挽起的发髻,兀自生长。
或许,在祖母的世界里,她对大家伙这些年谁家添点啥少点啥的变化摸得门儿清,却早就云淡风轻。而她一个农村妇女,也早就在艰难繁琐的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信仰或者寄托!
通过对祖母生平的梳理,我发现,祖母生于大户人家,虽识字不多,但是大家闺秀的气质却也帮她建立了高大的格局。
只不过,我们都忙于自己的世界,却忘了用我们的方式帮他们去表达。
祖母是邻村大户人家的千金,兄弟姊妹多,而且都有本事,在娘家日子过得殷实富足。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祖母嫁到我们老袁家已有四五年的光景,那个时候大伯还没出生,因为村子小地多,祖父是地里的好把式,所以日子虽不比娘家,可是也还过得去。
那个时候,村子里有上千亩的苗圃和池塘。而祖父就是苗圃的园丁。听前人说起,不免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迅哥儿。不知道祖父当年也有他一样的英勇敏捷。
只是,祖父去世的早,我们弟兄姐妹几个,都没有见过他。
有时就在想,是不是因为祖父之爱的缺失使我在做出一些选择的时候犹豫不决。
其实呢,祖父那代人基本上都走光了。而我的祖父走的时候穷的连张照片都没留下。不知道祖母凭着什么做到了对爱情的坚贞,又凭着什么熬过了岁月的磨砺。
是不是祖父当年的一句诺言?还是一日夫妻百日恩的坚守?抑或对子女的责任!
我也不知道祖母是不是在我身上找到了祖父的影子,抑或我对祖辈的寻根打扰了祖母对祖父的思念,我发现祖母最近总是阴沉着脸。
我哥告诉我,奶奶心情不好,他已经劝导了她,说是提到了我。我说我前段时间已经发现了,但是却不知道原因!
我猜测,是祖母睹物思情,因为对孙子孙女的婚恋感情的挂念想起了故去多年的祖父,想到了这一辈子的悲欢离合、恩怨情仇。
祖父与祖母的爱情是有一段故事的。
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华北农村的人们都处在西方工业文明与传统农耕文明激烈碰撞的水深火热中,处在社会变革和动荡的时期。
人们在各种艰难困苦中苟延残喘着。
一个冬日的晌午,七八岁还在穿开裆裤的爷爷跟随他的父亲去集市上赶集,半道上遇到了同样跟随父亲赶集的祖母。
那个时候祖母也还是个富家小姐。
一路上上他们有说有笑,有打有闹。两小无猜的他们如同好久不见的玩伴很快就玩熟了。
……
有时候,我就庆幸,由于我的故乡不是市镇,也不是军事重镇,所以在激烈的变革和战争动荡中避免了无数次流血与暴力的侵袭,使得土生土长的我们继承了比较纯正的乡土文化、遗传了古老大地上的文化基因。
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仿佛是在翻越厚重的历史,看到自己强健的体魄与饱满的状态仿佛就看到村庄的过去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