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制定高标准,执行严要求。
因为标准不同,要求不同,所以重视程度就不同,付出心血也不同,主动性也不同,结果自然天差地别。
一本书究意怎么才算读完?不是走马观花式胡乱翻,而是如胡适先生读书之法:
学者胡适认为读书有两条:一曰精,二曰博。精读有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眼到:须字字认识、不可随便放过,一时眼不到,贻害很大,并且眼到能养成好习惯,养成不苟且的人格。
口到:须句句念出来,要念到烂熟背得出来。熟读多些,于自己的作品上也有良好的影响。
心到:是要把每篇每句每字的意义用心考究,读书要会疑,忽略过去,不会有问题,便没有进益。
宋儒张载说:“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他又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又说:“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宋儒程颐说:“学原于思。”
这样看起来,读书要求心到;不要怕疑难,只怕没有疑难。工具要完备,思想要精密,就不怕疑难了。
手到:是要讲看过和听到的知识做好记录。发表是吸收知识和思想的绝妙方法。吸收进来的知识思想,无论是看书来的,或是听讲来的,都只是模糊零碎,都算不得我们自己的东西。自己必须做一番手脚,或做提要,或做说明,或做讨论,自己重新组织过,申叙过,用自己的语言记述过,——那种知识思想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了。
专工一技一艺的人,只知一样,除此之外,一无所知。好比一根旗竿,只是一根孤拐,孤单可怜。
又有些人广泛博览,而一无所专长,虽可以到处受一班贱人的欢迎,其实也是一种废物。这一类人好比一张很大的薄纸,禁不起风吹雨打。
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精深的方面,是他的专门学问。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博览。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精深要几乎惟他独尊,无人能及。他用他的专门学问做中心,次及于直接相关的各种学问,次及于间接相关的各种学问,次及于不很相关的各种学问,以及毫不相关的各种泛览。这样的学者,好比埃及的金字三角塔。那金字塔的最高度代表最精深的专门学问;从此点以次递减,代表那旁收博览的各种相关或不相关的学问。塔底的面积代表博大的范围,精深的造诣,博大的同情心。这样的人,对社会是极有用的人才,对自己也能充分享受人生的趣味。